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踏**** 文档编号:11053583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的特点;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 发展的影响。,1,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的特点;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 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 化发展的影响。,2,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 社会经济的主体,3,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华 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 渡的历史风貌。 石器均为农具等。 陶器也与生活密切相关。,4,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属新石器 时代,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

2、石器为主, 常见的有刀、 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 农业较发达,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 要是猪,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各种水器、灶、鼎、碗、杯、盆、等日用 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 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 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 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 故也称彩陶文化 。,5,图片,6,图片,7,8,9,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 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仰韶 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农业工具也 更灵巧。 说明中国的农耕区从黄河流域向长 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的事实。 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生态恶

3、化, 铁农具的使用。,10,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 成为京都及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 地, “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 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政治 经济制度改革实质上都与农耕经济联 在一起。 如齐国的管仲实行了“相地而衰征” 的征税改革,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11,远古时代至隋唐以前,农业生产 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 历代国都作为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中心也多设在这些区域。 如西安,唐以前有13朝国都定 于此。,12,唐以后,中国农耕区的中心, 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 地区转移。 有谚语:“苏杭熟,天下足”, “湖广

4、熟,天下足”,证明了唐宋以 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13,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14,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北部和 西北部以游牧经济为主,中原地区则以 农耕经济为主。 东北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体魄健壮, 勇猛善战,依靠放牧为生,加之地理环 境的恶劣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他们经 常南下掠夺。 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 民族南下,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15,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征服中原是游 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 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 的融合。,16,五胡乱华: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 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

5、,所谓“五胡”。 史有“五胡乱中华”之说。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定居 的达几百万人。,17,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 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通婚,促 进了西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644年满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 大清帝国,统治中国近300年。 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互相融合。,18,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的历史 过程中,生产力落后的游牧民族, 当他们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优越的 农耕文化氛围中,出现了: “征服者为被征服者征服同化”的现象。 即在武力上的征服和在精神上的被 征服。,19,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

6、经济成分,20,中国农耕文明是以农耕经济为 主体,但并非只有农耕经济一种成分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 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包括手工业、水利、采矿、 冶铁、纺织、造船、建筑、贸易等。,21,西欧中世纪庄园制自然经济体系: 西欧封建时代的庄园,一般称劳 役农奴制庄园,劳动者相当大的一部 分是农奴,地租形态是劳役地租。 这种庄园制经济是和它落后的 农业生产如粗放耕作制、生产效率低 下、农奴强迫劳动相一致的。 庄园除了是一个经济实体外还是 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庄园上 还有自己的司法和行政权力。,22,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23,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2

7、4,一、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 有的自然经济阶段,25,商朝是发达的奴隶社会,土地归 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耕地划分为方块 田,称为井田。,26,西周建立后,仍保持了“井田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归 周天子所有。 西周后期,逐渐出现了土地交 换、转让现象,殷商西周时期,属于 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27,东周,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荒地大量被开垦, 各诸侯国贵族的私田数量不断增加, 贵族间争夺公田的斗争也逐渐激烈 起来。,28,二、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 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29,就个体生产形态而言,东周以后 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 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

8、工助耕、以 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 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 产经营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 两千多年。,30,三、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 具有依附性,缺乏独立性。商品经 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31,中国历史上几个商品经济发达 的时期,展示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的高峰。,32,国家粮仓堆得满 满的,朝廷积存 在京师的钱有几 百万万贯,多年 不动用,串钱的 绳子都朽烂了。,监狱常空。道不 拾遗行旅往来各 地,不必带干粮, 路上有供应。 农业丰收,国家 富裕,国力强盛。,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

9、白, 公私仓廪皆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统一多民族国家 疆域辽阔。人口 突破一亿。 耕地面积迅速 增加,雍正时达 九亿多亩,超过 了以往任何一个 朝代,农业空前 发达。商品经 济继续发展兴起 许多新城镇。,33,盛世、治世是几个高峰,农耕 经济繁荣,政治清平之世,商品经 济也随之繁荣。 乱世,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 治腐败,发生战乱之际,商品经济 的发展也受到破坏。,34,35,如: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了当时 四川人口的锐减,有了后来 的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36,四、中国传统社会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37,古代经济成就领域,中国古代社会

10、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围绕着农耕经济,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贸易三个方面,38,农业方面,经过五千年世世代代劳动 人民的共同努力,为世界农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发明农具、织布机、兴修水利、 培育良种,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蚕桑和茶叶经过历代劳动,不断得 到改进,至今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仍是外 国人最喜欢的中国特产。,39,手工业方面,中国古代的瓷器、漆器、 青铜器长期风靡于世界市场,造船业 和冶炼业曾在历史上取得世人注目的 成就。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科 技成果,40,货币经济方面 中国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于北宋 时期诞生在成都。,41,夏商时代

11、,城市开始出现,战国 时期交易活动频繁,城市人口增多, 市上人来人往。 唐宋时期的长安、开封等都是 文明世界的大城市,明清时期的工商 业集镇遍布全国各地。,42,在各种交易中,大量使用货币。 夏朝用贝币,秦以后使用铜钱。 各个朝铸造的铜钱是中华文化中 的瑰宝。 汉“五珠”、唐“开元通宝”。 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我国也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中国古代,国内交易是相当发 达的。 但由于“重农抑商”意识较强烈, 使得货币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43,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清明上河图,44,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插入清明上河图,45,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难以产生的原因 十六世纪明

12、朝中叶以后,我国封 建社会内部已经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 萌芽。,46,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 和东南沿海城市,大批破产农民流 入城镇,投入手工业作坊或矿井作 工成为领工资的工人。,47,城市人口的增加,消费品的需 求量也随之扩大,扩大了商品流通的 市场。 许多因素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因 素的发生。 丝织业、冶炼业和棉布染整业的 手工作坊中表现得比较明显。,48,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苏州那样 纺织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江西景德镇 那样的瓷都。 康熙后期和乾隆嘉庆年间,资本 主义因素又有所活跃,特别是东南沿 海手工业较有基础的地区,苏杭一带 的商品生产再度繁荣。,49,手工业和丝织、棉织、造纸、制 茶

13、、瓷器、矿业、冶炼等都有超过明 末的趋势。逐渐扩大到华北、西北和 西南。,50,十六七世纪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 主义的萌芽。 一个事实则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倍受挫折,使得中国没有 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51,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疑问: 为什么在这个四大发明的东方 国度里,没有形成近代工业革命?,52,原因之一,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早熟”,秦汉时期土地就可以自由 买卖了,唐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剥削形 式是租佃式,同时劳役实物和货币地租 长期并存,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欧洲 出现是在近代)。 “不成熟”指农耕经济受多元化结构 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

14、。,53,原因之二,稳定与战乱 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 失调。 明清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 已经出现,工商贸易已经发展到一定 的程度。,54,原因之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箝制 意识形态的保守性,使得中国的 资本主义萌芽长不起来,观念上的陈腐 与保守,这是最为重要的。,55,第四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56,第四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57,1.虽王朝不断更替,战乱时有发生,(汉吴楚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唐安史之乱)。中国文化却在历经战乱与分裂的洗礼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以农立国,使得与农业有关的文化十分发达。 如节气文化、中医文

15、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农业文化延续至今。 在农业文明阶段,中国文化在世界一直遥遥领先。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文化就开始落后了。,58,2.,2.在思想上,包容百家学说 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墨家墨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荀况,集法家学说之大成者韩非,唯物论者王充,无神论者范缜,主张“公天下”的黄宗羲,反对“独治”的顾炎武,唯物论思想家王夫之等等。,59,地域方面,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 文化,又促使不同区域的文化相辅相成 渐趋合一. 秦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 文化、巴蜀文化等等,都被包容在中国 文化里,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京剧融合了多种戏剧的产物,吸收 传统的南北各地的戏曲形式,如南

16、戏、 昆曲、高腔等。,60,吸收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盛唐长安 胡骑胡音极盛一时。 花蕊夫人宫词: 明朝腊日官家出, 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 就中偏称小腰身”。,61,唐朝,贵族女性从对胡舞的喜爱 发展对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服的模仿, 使胡服在唐代迅速流行。 元稹法曲诗云: “自从胡骑起烟尘, 毛毳腥膻满城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竟纷泊。”,62,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初, 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 摇钗,衿袖窄小。”,63,3.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既早 熟又不成熟,农耕经济的这一特点造成 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保守 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64,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 有负面的影响。 同样,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 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又要 看到它消极颓废落后的一面。,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