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经五腧穴表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49935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经五腧穴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阴经五腧穴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阴经五腧穴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阴经五腧穴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阴经五腧穴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经五腧穴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经五腧穴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三阴手太阴肺经穴中府 云门 天府 孔最 侠白 尺泽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手少阴心经穴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手厥阴心包经穴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肘髎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手太阳小肠经穴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养老 支正 阳谷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手少阳三焦经穴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2、 天牖 翳风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瘛脉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穴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足少阴肾经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足厥阴肝经穴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足三阳足太阳膀胱经穴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

3、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足少阳胆经穴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任脉穴会阴 曲骨

4、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督脉穴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经外穴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玉液 翳明 颈百劳 牵正 侠承浆 正光 上明 外明 上廉泉 安眠 新明 新设 扁桃体穴 颈臂 崇骨 唇里 颊里 阳维 发际 血压点 山根 悬命 上腭穴 燕口 鱼尾 地合 下翳风 子宫 提胃 血门 胃上 疝气穴

5、利尿穴 脐中四边 气门 提托 胸通谷 梅花 肓募 气中 长谷 断户 肠遗 经中 泉阴 肋罅 转谷 腋门 胁堂 提胃 腹肌松 腋平穴 阿是穴临床上除了定位明确并有一定名称的经穴或经外奇穴外,还可根据压痛来取穴,称作“阿是穴”或压痛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九说:“吴蜀多行灸法,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意思是说:临床上按压撮捏检查病体时,如果碰到反应敏感部位(快或痛),病人会“阿”的一声,因此名为“阿是”。后来又有称作“不定穴”或“天应穴”(玉龙歌注:“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这种取穴方式,即内经所说的“以痛为腧”。本来取用经穴

6、或经外奇穴也应当注意结合敏感反应,当有些压痛点不符合经穴或奇穴的位置时,则可以作为阿是穴来应用。假如在这些位置上摸索出一定的主治特点,又可发展成为经外奇穴。所以说,经外奇穴作为经穴的补充,阿是穴又可作为经外奇穴的补充。 阿是穴的存在两个讲法: 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久,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

7、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代医家根据穴位在位置和治疗作用上的不同特点,于分经之外又划分不同类别,在四肢部有五腧(井、荥、输、经、合)、原、络、郄穴;在头身部有脏腑俞、募以及交会穴等。这些有特定称号的穴位,近人称之为特定穴,或称类穴。特定穴包括有以下内容

8、:井穴 荥穴 五腧穴 输穴 背俞穴 下合穴 经穴 躯干部 募穴 四肢部 原穴 合穴 交会穴 络穴 八会穴 郄穴 八脉交会穴 (一)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五输穴 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

9、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

10、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2.原穴、络穴 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2.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4.背俞穴、募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俞”,有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