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心系.痫病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48897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心系.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7心系.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7心系.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7心系.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7心系.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心系.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心系.痫病(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痫病,【概说】 一、概念 痫病 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亦称“癫痫”,“羊痫风”。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发出怪叫声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乏无力等症状。,二、沿革 (一)痫病在内经中属于癫疾,在素问奇病论中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灵枢癫狂云:“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 提出“胎病”、“巅疾”的病名。 指出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 (二)痫病的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卷第四十五痫候。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

2、十七癫狂候指出“癫者,卒发仆也,吐涎沫,口喎,目急,手足缭戾(手足拘急引缩),无所觉知,良久乃苏。”还论述了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痫病,并将其分为风痫、惊痫、食痫、痰痫等。 (四)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次提出了癫痫的病名。,(五)宋金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 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癫痫方论指出多种因素导致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而病。 宋严用和对痫证根据叫声特点按五畜五脏分类,济生方癫痫论治:“夫癫痫病者一曰马痫,作马嘶鸣,应乎心;二曰羊痫,作羊叫声,应乎脾;三曰鸡痫,作鸡叫声,应乎肝;四曰猪痫,作猪叫声,应乎肾;五曰牛痫,作牛吼声,应乎肺。此五痫应乎五畜,五畜应乎五脏者也。” 金元朱丹溪丹

3、溪心法痫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六)临证指南医案癫病按语中说:“痫之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三、讨论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治。,【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 突受大惊大恐气机逆乱,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脾胃受损,精微不布,痰浊内聚,一遇诱因,痰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闭心神清窍,是以痫证作矣。 先天因素 母体突受惊恐气机逆乱,

4、精伤肾亏,胎儿发育异常,出生后,遂易发生痫病。 脑部外伤 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经脉不畅,脑神失养,神志逆乱,遂发痫病。 其它 六淫之邪,或因饮食失调,食宿积痰;或因患它病后,脏腑受损积痰内伏,遇劳则气机逆乱,触动积痰,生热动风,壅塞经络,闭塞心窍,上扰脑神,发为痫病。,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痰内动,蒙蔽清窍。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元神失控。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又以痰为重要。 病位脑,涉及肝、脾、心、肾诸脏。其中肝、脾、肾的损伤是痫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受损,标实为风、火、痰、瘀。,二、病机,病机 (一)痫病,概由痰、火、瘀为内风触动,导致脏腑功能失

5、调,痰浊内阻,气血逆乱,风痰内动,清窍蒙蔽而发病。本病以心脑神机失养为本,脏腑功能失调为标,而先天遗传与后天所伤为两大致病因素。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两大特点,因而痫病之所以久发难愈,缠绵不止,正是由于胶固在心胸的“顽痰”所致。,(二)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顽痰闭阻心阳是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心为阳居之地,痰乃阴凝之邪,痰邪交结于胸膈之间,则郁阻心阳,壅遏气机,扰乱清窍,致发痫病。 (三)痫病的病机转化,决于正气盛衰及痰邪深浅,发病初期,痰瘀阻滞,肝郁化火生风,多以风痰闭阻,或痰火炽盛,痫病正气尚

6、足,痰浊尚浅,以实证为主,易于康复;若日久不愈,损伤正气,首伤心脾,继损肝肾,导致心脾两虚,或肝肾阴虚,加以痰凝沉固,表现虚实夹杂,则治愈较难。,痫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七情失调 心肝气郁 火 风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痰 痰聚气逆、内痰闭阻 痫病 病后继发 脾气失调 先天因素 脑部外伤 瘀血阻窍,【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二)典型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三

7、)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四)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五)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知,反复发作。 (六)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等相应检查。,二、病证鉴别 (一)与中风病的鉴别: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主症,但痫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病作怪叫等症。 (二)与厥证的鉴别: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

8、病作怪叫之见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三)与痉证的鉴别:两者都具有时发时止,四肢抽搐等症状,但痫病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且醒后如常人。而痉证发作,伴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往往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三、相关检查 (一)脑电图是诊断痫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对痫病发作类型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典型发作期脑电图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可考虑为原发性痫病。若在发作间歇期可采用诱导试验,如深呼吸、睡眠时描记、剥夺睡眠、节律性闪光刺激,声刺激等,可提高脑电图异常阳性率。 (二)对继发性痫病的检查,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脑电图的改变,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以明确之,如昏迷而有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时需

9、作血糖、脑脊液检查等;疑有占位病变时可作头颅CT、MRI或脑血管造影。疑难病例亦可选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明确诊断尚有帮助。,【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情轻重 判断本病之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2、辨标本虚实 来势急聚,神昏卒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发作时呆木无知,呼之不应,扎之不知痛,平素或发

10、作后有神疲胸闷,纳呆身重者,病性属湿;卒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3、辨阴痫、阳痫,二、治疗原则 分标本虚实、轻急缓重。 发作期病急,以开窍醒神定痫治标,治宜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休止期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宜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调养精神,注意饮食、劳逸适度实属重要。,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1)阳痫 1、症状: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

11、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移时苏醒如常人。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平素多有情绪急躁,口干咽干,便秘尿黄等症。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2、证机概要: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气血逆乱。 3、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4、主方: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前者消三焦之火。定痫丸豁痰开窍,熄风定惊,适用于痰浊素盛,肝风内动,蒙闭清窍之痫病。定痫丸方歌:定痫天麻远志星,二陈茯神川贝增,丹参菖蒲姜竹沥,蝎琥蚕辰效殊功。,5、常用药: 天麻、全蝎、僵蚕平肝熄风镇痉。 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菖蒲涤痰开窍而降逆。 琥珀、茯神、远志、辰砂镇心安神定痫。 茯苓、陈

12、皮健脾益气化痰。丹参理血化瘀通络。辛热开破法针对痫痰难化这一特点而制定的治法。痰浊闭阻,气机逆乱是本病的核心病机,故治疗多以涤痰、行痰、豁痰为大法。然而痫病之痰,异于一般痰邪,具有深遏潜伏,胶固难化,随风气而聚散之特征,非一般祛痰与化痰药物所能涤除。用大辛大热,通经走窜的川乌、半夏、南星、白附子等具有振奋阳气、推动气化作用的药物,以开气机之闭塞,破痰邪之积聚,捣沉痼之胶结,从而促进顽痰消散,痫病缓解。 6、加减: 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发作期(2)阴痫 1、症状: 突然昏扑,不省人事,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肢体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

13、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或仅表现一过性呆木无知,多一日数次或十数次频发。平素多见神疲乏力,恶心泛呕,胸闷咳嗽。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2、证机概要:寒痰湿浊,上蒙清窍,元神失控。 3、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顺气定痫 。 4、主方:五生饮合二陈汤加减。,二、休止期(1)肝火痰热证 1、症状: 主症: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 兼症: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目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证机概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 3、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宁心。 4、

14、主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前方以清泻肝火,调气开窍为主,用于火热炽盛者,后方涤痰开窍见长,用于痰浊闭窍者。,5、常用药: 龙胆草、青黛、芦荟直入肝经而泻肝火。 大黄、黄芩、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 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理气涤痰。 茯苓、橘红、人参健脾益气化痰。 菖蒲、麝香走窜,清心开窍。 当归和血养肝。 6、加减: 若肝火动风之势者,加天麻、石决明、钩藤、地龙、全蝎,以平肝熄风。,(2)脾虚痰盛证 1、症状: 主症:反复发痫。 兼症: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2、证机概要:痫发日久,耗伤气血,血虚心神不守,气虚脾运失

15、健,导致心脾两虚。 3、治法:健脾化痰。 4、主方:六君子汤加减,5、常用药: 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助运。 陈皮、姜半夏理气化痰降逆。 当归、丹参、生地、天冬、麦冬养血滋阴。 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远志、五味子敛心气、宁心神。 6、加减: 若伴痰浊盛而恶心,呕吐痰涎者,加胆南星、姜竹茹、栝蒌、菖蒲、旋复花化痰降浊。 便溏者,加焦米仁、炒扁豆、炮姜等健脾止泻。 夜游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铁落等镇心安神。,(3)肝肾阴虚证 1、症状: 主症:痫病频发,神思恍惚。 兼症: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痠软,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脉沉细而数。 2、证机

16、概要:痫病日久,肝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3、治法:滋补肝肾,潜阳安神。 4、主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滋补肝肾,填精益髓,适用于肝肾阴精亏虚证。,5、常用药: 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 鹿角胶、龟板胶峻补精血。 川牛膝益肾强腰。 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6、加减: 若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龙眼肉补益心血。 心中烦热者,加焦山栀、莲子芯清心除烦。 大便干燥者,加玄参、天花粉、肉苁蓉、当归、火麻仁以养阴润肠通便。,(4)瘀阻脑络证 1、症状: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2、证机概要:瘀血阻窍、脑络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