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47950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名词解释 1.神经病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2.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按解剖部位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2.神经系统症状按发病机制分为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克症状 四大类。(三)问答题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是什么? 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定位诊断:解剖诊断。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部位 定性

2、诊断:病因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解剖及定位诊断一、名词解释1、角膜反射:刺激角膜引起闭眼反应。角膜反射弧: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2、跟膝胫试验:病人仰卧,先抬起一侧下肢,然后屈膝,再将足跟置于另一侧膝部下端,并沿胫骨慢慢下滑。3、掌颌反射:用棉棍或其它硬物划大鱼际肌皮肤,引起同侧下颌轮匝肌收缩,称为掌颌反射。4、Babinski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生手持其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阳性反应为拇趾缓缓背伸,其它四趾呈扇形展开。5、Hoffmann氏

3、征:左手持病人腕关节方,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夹持其中指,稍向上提,使其腕部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病人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反应。二、填空题1、了解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是否正常,内容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 理解力的检查,有无情感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欣快等。2、手试法检查视野:让患者身背 光源,距检查者60100 cm相对而坐。测试左眼时,让患者固定头部,用右手遮盖右眼,左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 。检查者持棉签或手指放在两人中间,由视野周围逐渐向中心移动,至患者见到试标的移动为止。3、 、同司眼球的运动,通常同时受累,一般同时检

4、查,项目包括眼裂、瞳孔大小、眼球各方向运动情况、反射。4、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为: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Edinger-Westphal核-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这一径路上任何部位损害均可引起对光反射丧失和瞳孔 散大 。5、三叉神经脊束核自桥脑开始经延髓至第三颈髓后角,此核的细胞有特定排列,支配面部外侧(耳周) 的细胞位置最低,约在第三颈髓附近,支配 口鼻周 的细胞位置最高,居延髓内。五、问答题1、试述脑干内颅神经运动核的位置与功能 Edinger-Westphal核:与上丘位于同一平面,属第对颅神经,发出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可使瞳孔缩小。 动眼神经核:与上丘同平面,发出躯

5、体运动纤维,支配眼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及提睑肌。 滑车神经核:与下丘同平面,发出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桥脑中段,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等。 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背部,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眼外直肌。 面神经运动核:位于桥脑下段,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面部及头盖的表层肌肉等。 上涎核:位于桥脑、延脑的交界处,属于第对颅神经,发出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司舌下腺、颔下腺等腺体分泌。 下涎核:位于桥脑、延脑的交界处,属第对颅神经,发出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司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位于延脑背部,发出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胸、腹部内脏。 疑核:位于延脑

6、背部,为第、对颅神经所共有,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软腭、咽、喉等处肌肉。 舌下神经核:位于延脑,居第四脑室底,发出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舌肌。2、简述视觉皮层病变的临床表现前部视皮质病变:视皮质前三分之二负责周围视野,由大脑后动脉供血,若此动脉发生阻塞,出现“黄斑回避”的同向偏盲,中央视野并不受影响。如左右两大脑半球的前视皮质同时遭受破坏,病人可出现隧道视野,双眼均只存在中央视力,又称管状视野。大脑病变如局限于距状沟以上的前视皮质,则出现黄斑回避的交叉性下象限同向偏盲,反之,距状沟以下的前视皮质受损出现上界偏盲。黄斑皮质病变:大脑枕极(负责黄斑区中央视力的视皮质所在部位)由大脑中动脉供应血流,

7、枕极部位病变可引起交叉性同向黄斑视野缺损,周围视野正常。如果左右两大脑枕极同时有疾病,则可致两侧中央盲点3、简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区分视乳头先有水肿或炎症变化,以后才出现视神经萎缩者称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例如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视乳头并无水肿或炎症病变过程而出现视神经萎缩则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其病因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多发性硬化、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受压、受伤、中毒等。眼底镜观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视盘呈灰白,但边缘明晰,视杯及筛板均清楚可见;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视盘亦呈灰白,但边缘不清,视杯消失,筛板无法见到。4、试述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解剖基础和临床表现内侧纵束(ML

8、F)起自中脑顶盖Cajal间质核与Darkschewitsch核,该束与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外展神经核、外展神经旁核(桥脑侧视中枢)、前庭神经诸核、副神经脊髓部核密切联系,完成颈部、躯干、四肢的平衡反射与眼肌的前庭反射。内侧纵束是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的重要联系通路,它连接一侧外展神经核(支配该侧眼球的外直肌)和对侧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支配该侧眼球的内直肌)。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于多发性硬化和脑干血管病,临床分为两型:前核间型:内侧纵束病变,桥脑一侧外展神经旁核至对侧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之间的联系破坏。表现为:作侧视运动时病灶侧眼球可以外展(伴有眼球震颤),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会聚运动

9、正常。后核间型:桥脑被盖部病变使外展神经旁核和同侧外展神经核之间的联系中断,作侧视运动时,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而两侧内直肌正常,在侧视和会聚运动时功能正常。5、简述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病变部位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前庭核及中枢神经系统、前庭神经颅内段常见疾病迷路炎、中耳炎、乳突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眩晕的特点突发,程度较重,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长,较周围性眩晕轻眼球震颤幅度小,水平或旋转,无垂直性幅度大,形式多变发作与体位关系可加重,闭目不减轻无关,闭目减轻平衡障碍倾倒方向与眼振慢相一致,与头位有关倾倒方向不定、与头位无关前庭功能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10、反应正常听力障碍常有耳鸣或耳聋无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较少或不明显脑功能损害无脑神经损害、瘫痪和抽搐脑血管疾病第一部分 脑梗死(一)名词解释1、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心脏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菌、瘤栓、脂肪等)脱落随血液流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脑梗死导致脑功能障碍。目前认为,1520的脑梗死由心源性栓塞所致,在青年人脑梗死患者中达30。2、脑分水岭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梗死;影像学显示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交界区的低密度灶。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的特点,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3、腔隙性脑梗死:是指深部脑组

11、织中出现小的腔隙病灶,它是单一的深穿动脉暂时或永久地闭塞导致一个有限的坏死区域。Fisher归纳出了21种类型,其中以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最常见;好发于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二)填空题1、栓子进入脑动脉后,向远端移行至比栓子直径小的动脉时,就发生血管阻塞,可产生以下变化三种变化:栓子阻塞血管、血管痉挛、继发性血栓形成。2、脑栓塞的发病部位以颈内动脉系统居多,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中,发病最急及最完全性的是脑栓塞(三)问答题1、典型的脑栓塞有临床特点有哪些?答: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多在动态下起病,约1/3在睡眠中发病;发病最急的卒中,且多是完全性卒中

12、;约80脑栓塞累及前循环, 约20累及后循环;局灶性功能缺损和栓塞动脉供血区相对应;发病常伴有意识改变,但持续时间短暂;多数患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如心律失常、骨折病史等。2、脑栓塞治疗的原则有哪些?答:脑栓塞治疗与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包括积极改善侧支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治出血和预防再发。大面积脑栓塞时,易导致严重脑水肿,继发脑疝,应积极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行颅瓣切除减压术;有心源性栓塞所致者,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在应用脱水剂时应酌情减量,甘露醇和速尿可交替使用。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时,应立即停用溶栓药、抗血小板聚集制剂和抗凝药,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并控制血压。感染性栓塞时,积极抗感染

13、治疗。治疗原发病,预防再发:心房纤颤患者积极复律,应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者,可手术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应加用抗菌药物治疗;骨折病人,应减少活动,稳定骨折部位。3、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答: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多见;急性或逐渐起病,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之一;症状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反复发作可表现为腔隙状态(脑白质腔隙灶的群集):表现为假性球麻痹、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是因累及双侧皮质脊髓和皮质脑干束所致。第二部分 脑出血()名词解释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症状随出血部位、脑室积血量及

14、是否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异。(二)填空题1.脑出血多为脑动脉深穿支破裂所致,其中 豆纹动脉 动脉最常见,其次为 丘脑穿通动脉 动脉、 基底动脉旁中央支 动脉等。2、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应根据 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 及年龄、意识状态、全身情况决定。3、脑出血的预后与 出血量、出血部位、病因、全身情况 有关。(三)问答题1、简述脑出血的诊断要点1.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较长期高血压病史,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或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头CT颅内相应部位出现高密度影。2、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内科治疗:保持安静、卧

15、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常,必要时吸氧,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禁食2448小时,酌情放置胃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酌情应用甘露醇、利尿剂、甘油果糖、白蛋白,不主张应用激素。控制高血压: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后血压情况等酌情调整血压。并发症的防治 (2)、外科治疗:应根据患者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及年龄、意识状态、全身情况决定。(3)、康复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4)、恢复期治疗:控制高血压、预防复发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第一部分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第二部分 脑膜炎(一)名词解释1、脑膜:软脑膜、蛛网膜以及硬脑膜的总称2、鞘内注射: 指通过腰穿向脑脊液中注射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3、BBB: blood-brain barrier的缩写,即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组成。具有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中枢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