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47946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语文1.4蜀相同步练习同步导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伺机( s)开济(j) 劲爆(jn )B犀利(x) 夙愿(s) 朔风(s) 乾坤( qin)C晕车(yn) 采撷( xi) 马厩(ji) 沙砾(l )D绿林(l) 笔砚(yn) 诏书(zho) 叫嚣( xio)解析:A “劲”读 jn;B.“朔”读 shu;D.“绿”读 l。答案:C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 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 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解析:两个“自” 都是“ 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 拜

2、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答案:B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 答案:(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映阶/碧草/自/春色- 2 -(4)出师/未捷/身/先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

3、不能飞到高空。解析:B句式杂糅,此句后半部分 “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杂糅。可将“从”改为“以”。C.“条理”本是名词,此处应用形容词,与“完整、清晰 ”并列应改为“有条理”。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不管” 应移到句首。答案:A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 57 题。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其中“自”“空” 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 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_7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3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5答案: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

5、,则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是下文怀古思人的引子。6答案: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7答案:D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8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9从“万里”“时时”“夜久” 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

6、达意方面的作用。_- 4 -8答案:抒发了三种感情: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对时局国事的忧虑,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9解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后困居瞿唐附近时所写。全诗以明月兴思情,首联“万里瞿唐月” 表明作者与故乡有万里之遥,思念之情顿生,明月“开暗室”“ 满青天”寄寓作者的两地思念,思情绵长悠远。颈联写天气清爽无风,衣襟静止不动。明月悬天正如泪脸高悬。尾联乌鹊停在江边,夜深时分依然不走,衬托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孤寂凄凉之感。答案:“万里” 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

7、、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倦夜 杜 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0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1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_10答案: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11答案: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5 -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

8、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北极句: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 ,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

9、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8解释下列词语。(1)来天地:_(2)变古今:_9有人说“万方多难” 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0尾联借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8答案(1)与天地俱来(2)与古今俱变9答案同意。 “万方多难” ,既指“ 西山寇盗”的吐蕃;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望见无边春色,感时抚事,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所以说“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10答案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

10、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 6 -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 ,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

11、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四、语言运用11请按例句句式,续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格。阅览群书的韵味是什么呢?应该是一首无韵的诗:有“空山新雨后”的明亮清爽,有“长河落日圆”的空旷寂寥,也有“ 捐躯赴国难” 的慷慨激昂。应该是_:_,_,_。答案一曲无谱的歌有“绕梁三日,意犹未绝”的余韵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也有“千载琵琶作胡语” 的哀怨凄婉12仿照上下句,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句式一致。那些具有崇高的人格美的古典诗文,长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品格。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_,_;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答案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豁达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