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47279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充分扩展学生视野,逐步掌握获取信息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我也能发明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

2、第一个主题。本主题主要在“走近发明家”“找找发明小技巧”两项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发明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创新发明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我的发明小创意”。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五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汇报交流资料,学习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事例,铭记发明家的共同的品质。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炼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逐步了解发明及发明的特点,学会对现有的发明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发明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意发

3、明还有很多学问,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实践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感受到发明的乐趣,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增强创意发明信心。三、学情分析: 本主题的活动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主题是了解发明的有关知识,学习走近发明家、找找发明小技巧,进行创意小发明,学生对本主题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对本主题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但还不成熟。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搜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协助查找关于发明创

4、作的资料,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指导。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发明的有关知识,知道发明的小故事,掌握发明的小技巧,尝试进行自己的创意小发明,掌握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基本技法创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自主与合作探学习发明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要学生创意小发明,并掌握正确的发明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交流与分享,激发学生对发明创作的兴趣,增强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欲望,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了解发明的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创意小发明,感知、体验发明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5、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言、展示的勇气。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收集学习有关发明的历史人物、故事等知识,掌握发明的技巧,动手进行自己的发明小创意。 难点:结合掌握的发明小技巧,能动手进行自己的发明小创意。六、评价方案: 评价标准:教师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创新意识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七、教学策略: 教法建议: 1.

6、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学习课本与观察、实践相结合。 2.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通过上网查询、咨询家长、调查采访、翻阅书籍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更深入的了解发明。 2.观察法:观察教师的示范、图片展示、图式分解,掌握发明创造的技巧。3.合作学习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探究,思维碰撞。八、教学环境与媒体: 教学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教室。 媒体设计:教师整合有关“发明”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资源,利用PPT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途

7、径,有目的地搜集和整理有关发明的资料。九、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走近发明家;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找找发明小技巧;第三课时完成活动三:小小发明我也行十、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走近发明家 主题背景: 本次活动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提炼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通过收集古往今来一些发明创造方面的资料并记录下来,铭记发明家的名字,分享发明成果,走近发明家活动,讨论发明家的共同品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寻找发明家的故事,总结

8、发明家的品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为本主题的创新发明活动打下基础。活动目标: 1、开展走近发明家活动,学习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事例,铭记发明家的共同的品质,。 2、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汇报交流资料,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 3、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提炼并效法发明家不迷信权威、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培养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发明创造方面的资料图片制作课件,设计调查表格。学生准备:收集发明家故事,以及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科技前沿的信息,填

9、 写调查表格。 附:课前发明调查表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发明家及发明的事物 发明故事 有关发明的科技前沿信息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学习指导语: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明小故事“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大家想不想看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看后交流感悟。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学生活动:1、学生欣赏故事。

10、2、组内交流:你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课堂预设: 1.怎样才能发明出新物品?2.发明需要什么条件?3.发明要经历怎样的探索过程?4.我们也能发明吗? 教师小结:“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不成功!”袁隆平就用这个信念终于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发明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断地探索创新,你们也能成为一个发明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发明的问题。(师板书课题:走近发明家) (设计意图):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入手,学习科学家优秀的发明品质。 二、学习与探究 学习指导语:古往今来有许多发明家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

1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什么?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把你喜欢的发明家的故事介绍给同学听。 7 学生活动: 1、从调查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发明家的故事练习介绍。2、小组内交流故事。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课堂预设: 1.我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我最喜欢中国的发明家XXX,他的发明故事是这样的3.我喜欢外国的发明家XXX,他的发明故事是这样的4.我知道现在的最新发明有三、实践与体验学习指导语: 听了大家这么多的发明故事,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发明家的资料。 (课件:出示知识窗) 黄帝张衡8 蔡伦毕升 爱迪生诺贝尔 贝尔富尔顿 黄帝内经地动仪活

12、字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电话炸药安全炸药电灯蒸汽汽船无线电通信 1、学生欣赏图片,观看科学家发明创作的视频。想一想这些发明家都发明了什 9 么? (1)这些发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这些发明?2、学生交流。 你从发明家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1)你认为发明家发明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交流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2)学生畅说欲言四、总结与交流 1、谈谈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结合你喜欢的发明家的优秀品质撰写心得体会。五、拓展与创新 科学家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

13、欲,让我们感受到了发明的乐趣,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我们肯努力,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那么,发明家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呢,课下我们也来当一回发明家,寻找生活中令你不满意的物品,想一想怎样进行改进。完成创意发明新点子研究表。 附:创意发明新点子物品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板书设计:走近发明家 袁隆平黄帝张衡毕昇蔡伦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 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爱迪生诺贝尔贝尔富尔顿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 第二课时找找发明小技巧 主题背景: 本活动是在总结学习了发明家创新发明的基本品质后,从学生关注的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出发,列举出不同的发明方法,是学生认识到许多发明方法都

14、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消除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发现问题的灵感,找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活动目标: 1、知道发明及发明的特点;知道什么是1+1=2的发明方法。分析发明项目,总结发明方法。 2、学会对现有的发明项目进行分析;根据1+1=2的发明方法构想出一个或多个发明。 3、了解发明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发明的乐趣;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增强自信心。活动准备: 铅笔、橡皮、带橡皮的铅笔;双头螺丝刀和普通螺丝刀各一只;细芯和粗芯中性笔各一只;酒壶状打火机和普通打

15、火机各一支;瓶口朝下的洁面乳包装一只;固体胶水和液体胶水各一只。教学重点: 11 发明案例的分析教学难点: 根据发明案例总结发明的小技巧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学习指导语:要想做个小发明家,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往往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一提到“铅笔”和“橡皮”这两种学习用品,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图中的文具有什么差别?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课件出示:普通铅笔、橡皮和带橡皮铅笔实物对比图) 学生活动:1、学生先观看图片,然后小组讨论。2、找小组代表汇报想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在铅笔和橡皮分开的情况下,橡皮如果丢了或忘记带时,耽误学习

16、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激起人们对铅笔的创新意识。 3、可是你是否知道在小小的铅笔和橡皮身上却有着神奇的发明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发明小技巧。(板书课题:找找发明小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对比、分析,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学会寻找创新资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学习与探究发明小故事:1、师讲故事:贫困里诞生的橡皮头铅笔 在自动铅笔出现之前,小朋友使用得最多的是橡皮头铅笔。这要归功于美国画家李浦曼。橡皮头铅笔李浦曼虽是个画家,却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画具都是用了很久的这样铅笔长了一些,用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可是没用几下,橡皮又掉了下来。画家的牛脾气又上来了,他发了狠心,一定要把这淘气的橡皮牢牢地固定在铅笔上于是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节省开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