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46677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辅导之二语用语段练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 2012 年语段写作题和作文题备考建议一、关于语段写作题2006 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图书漂流”语段写作题。这道题要求写作的话语语段可以称为“介绍推荐性话语”,其功能主要是向别人介绍说明有关的情况。比如对一个人、一种商品、一件器物、一本书等从外部特点、内在特点、结构特点(成分、内容) 、功能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介绍。并向人们推荐。话语语段口语特色比较鲜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非常频繁。因此, “日常话语语段写作”这一题型对于考查学生语言(特别是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很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语语段将成为语段写作题的命题类型,并在今后的语文高考中改变话语功能类型再次出现。日常

2、话语语段的类型自 06 年起,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中开始出现日常话语语段写作题,07 年的语段写作题是看图标写语段(描述性语段) ,08 年是看图像写语段(抒情性语段) ,09 年是感谢性语段(致谢辞) ,10 年是串联性语段(节目主持语) 。2011 本题是一道应用写作题,给班会主持人写一个串联型(承上启下)语段。通过这个语段,将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内容与韩梅同学介绍的“中秋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语段,要符合如下要求:第一,所写内容与所串联的节日文化相关;第二,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第三,不少于 60 字。分述如下:1. 所写内容与所串联的节日(文化)相关“文化”二字,是我们

3、经过审题后所加的,应该有此一词。这是一个在内容上的要求,可分解如下:(1)要写出两个节日名“元宵节” 和“中秋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 “灯节” ,也可省称为“元宵” (但“元宵”又是一种食品,要注意区分) ,今人或称“情人节” 。 “中秋节”又叫“秋节” 、 “团圆节” ,也可省称为“中秋” 。(2)要写出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 “元宵节”的节日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人们会制灯、玩灯、赏灯、猜灯谜。这一天,人们还要制作元宵(食品) 、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生意人又美其名曰元宝。 “中秋节”的节日文化:每年农历八月

4、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天,有亲人团圆的习俗。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如果亲人在异地他乡,就会同时望着月亮以表达思念之情。宋代大诗人苏轼为怀念弟弟曾于中秋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两个节日的文化的关键词有:赏灯、吃元宵(汤圆) 、赏月、吃月饼、团圆,等。但是, “月圆” 、“月圆日” 、 “农历十五”等,属于自然的内容,不是文化的内容。 “美好的” 、 “欢乐的” 、 “幸福的”等用于节日的修饰语,语义宽泛,不属于特定的节日文化。2. 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这是一个在语用上的要求。(1)语意连贯。 “语意连贯” ,即要从某个角度或某一意义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贯

5、通起来,换言之,就是要写出两个节日在文化内容上的同或异。人们常说,写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 ,这个“神”其实就是“文意” ,也就是通常被比拟为串联素材的那根“红线” 。这是写散文、写文章,本试题是写语段,写语段所要求的语意连贯与此相似。例如:同是团圆日(属于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是中国传统节 日(属于民族方面,也是文化方面的内容)元宵吃汤圆 ,中秋吃月 饼,同是吃传统节日的食品(属于饮食方面,也是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是月圆日(属于自然的内容)同是农历十五(属于自然的内容)元宵热热闹闹 ,中秋幽静冷清(属于宽泛的对比描写)以上至是同义连贯,是反义连贯。至是连贯节日文化内容,这是最切合题意的;是连贯自

6、然内容,是作宽泛的对比描写,这种描写具有相反相成之效,所以至也是符合题意的。(2)衔接自然。 “衔接自然” ,是对主持人的讲话在顺序、过渡语方面的要求。在顺序方面,应该是在两位同学介绍节日之间所作的讲话;在过渡语方面,即指从上一节日文化内容过渡到下一节日文化内容时,应该使用合适的衔接词语,如:“接下来” 、 “刚才,下面” 、 “几个月之后,又”等。如果班会主持人不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之间作一个承上启下的讲话,而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文化之前作一个总启式的讲话,或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文化之后作一个总结式的讲话,这就在讲话的顺序方面犯错了。另外还应注意语言得体, 鲜明、生 动。语言得体即应符合“班

7、会主持人”的身份。鲜明,是指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生动,是指所用的词、句要具体、形象,有感染力。3. 不少于 60 字这是一个在篇幅上的要求,即要求表达简明。语段当是 60 字或略多一些。日常话语语段除了前面指出的类型之外,在高考中尚未命题的语段还有邀请性语段、请求性语段、宣传性语段、鼓动性语段、批评性语段、检讨道歉性语段、赞扬性语段、劝解性语段、申报请示性语段、分析性语段、归纳性语段、辩解性语段,等等。 邀请性语段 邀请某人(某团体)参加在一定时间、到一定地点、具有特定性质的活动的话语。例如邀请信函的内容。请求性话语 因为特定的事由(一般是遇到困难) ,向特定对象提出特

8、定要求的话语。请求性话语一般都包含着一定的条件(例如物质、方式、时间、地点等) 。宣传性语段 在公开场合向人们宣讲事理的话语。例如宣传人口普查及其意义。 鼓动性语段 鼓励动员人们做某事的话语。例如动员同学们做亚运志愿者。批评性语段 对某人、某事、某现象、某行为进行批评的话语。例如对说粗话行为的批评。检讨道歉性语段 向人们检讨自己的错误,或向人们表示歉意的话语。例如人们常常对客人表示歉意。赞扬性语段 对某人、某事、某现象、某行为表示赞扬的话语。例如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赞扬。 劝解性语段 对有矛盾、有冲突的双方或单方进行劝说和解的话语。例如对争论双方的劝解,对原告、被告的调节。申报请示性语段 因一定事

9、由向领导、上级机构申请、报告、请示的语段。例如请假条的文字,年级多班联合举办某项活动的请示等。分析性语段 对某人、某事、某现象、某行为进行分析的语段。例如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等。归纳总结性语段 对观察、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语段。例如“总的来说”, “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辩解性语段 对一定的观点、看法、意见等进行分辨解说的语段。例如对自己蒙受的委屈辩解,对某件事情的真相进行辩解等。日常话语语段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是话题集中,中心突出这一点最重要。一定要围绕话题或中心(语段内容的核心)写作语段,也就是不要跑题。话题一般是总领语段的。话题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尤其是说明介绍性

10、语段,话题是很明确的。例如说游泳不要扯到篮球;说三国不要扯到水浒 。要说明某一器物或用品的功能性语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功能、形态、用法、用量、效果、价钱等。二是目的明确说话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是话语的基本功能。写作的语段目的一定要明确,让人一看就知道,不要让人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为什么。三是对象清楚明确说话的对象,注意称谓、口气、措辞,注意话语的得体性。四是项目完整特定的话语语段一般都要求写出一定的内容项目。例如答谢性话语要求写出答谢方、答谢事由、答谢后效等项目;邀请性话语要求写出邀请方、邀请事由以及特定的时间、地点等项目。五是格式规范有些日常话语语段的写作有一定的格式,例如邀请函、答谢辞、

11、申请书等,在写作这些语段时,要注意命题指示语对语段格式方面的要求。以“请柬”的写作为例:尊敬的校长:您好!我们高三(1)班定于 2011 年 5 月 15 日下午 16 时 30分在教学楼 303 教室举行“迎战高考”座谈会。我们恭请您作为嘉宾出席这次座谈会。我们企盼着您的光临!此致敬礼!高三(1)班班委会2011 年 5 月 9 日关于语段写作题语言表达的要求考纲对语言表达有如下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些都是模糊概念。高考阅卷时我们不可能仔细揣摩什么是“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我们必须把这些模糊概念化为可操作的、可以判定

12、的形式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阅卷的进度。了解一下我们对语段写作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形式化的处理,考生答题时可以更好地写作。下面根据历年来考题的要求以及阅卷的的体会和要求略作说明。简明 对答题简明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段压缩题(语段语意概括题) 。根据历年来命题的要求,语段压缩题一般都有字数的要求。我们阅卷时对简明的掌握也主要体现在对字数的要求上(可以超过 1 个字) 。应对“简明”的方法是缩略法,主要是句子成分缩略法。比如,考生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写出一个句子,然后依次删去不重要的、次要的信息,直到符合试题要求的字数为止。连贯 我们对“连贯”要求的掌握可以以 09 年的 23 题答题要求为例:第一是不能少

13、于三句话,否则只是一个复句,而不是一个语段;第二是一定要前后关联呼应。我们对连贯的要求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方面:形式连贯:关联词的使用,因为所以;句式的连贯:句式的对应、对称、排比等;语意连贯:话题语意或核心语意意脉贯通,一以贯之。或者前后语意关联呼应。前后语意关联呼应可以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内容上的,等等。嵌接无误 这项要求主要针对填充语句题。例如 2010年 22 题的填空嵌接题: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A ; B (数学活动中心) 。 要做到嵌接无误,一定要注意嵌接上文和嵌接下文对嵌接语句的要求。得体 “得体”首先要考虑就

14、是说话人和话语对象(男女老少、个人集体、身份地位等) ,说话人要准确地自我定位身份及其与听话人的关系;其次就是文体、语体的要求以及话语功能(话语目的) ;最后是外部语境因素(时间、地点、场合、事由等) 。 “人、文、境”三方面的因素考虑好之后,下面就是“怎么说(写) ”的问题了。如答谢词、邀请函、会议通知、介绍语等,话语的方式、措辞、口气、态度都有区别。准确 “准确”的要求主要是词义和搭配关系方面的要求。例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华南大学贵宾们捐赠、捐献、献给、捐给、给/图书和电脑你们的/举措、举动、行动、善举、行为、充满爱心的行为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常用近义词的辨析。鲜明 “鲜明”的要求是:

15、(1)要有形象或意象,比喻、比拟、借代是有效的手法方法。(2)使用色彩词语。红日、蓝天、白云、绿茵/雪白、漆黑、笔直、碧绿、玫瑰红、香蕉黄/龙腾、虎跃、蛇行、兔脱。使用区别度大的反义词语或对比手法。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生动”的要求是:化静为动,使用连贯性动词。如奥运图标的描述。静态的描述使用词语的生动形式。如:红通红、火红、红彤彤、红艳艳。使用动态的比喻。例如:红红得像燃烧的火,红得像怒放的山丹丹要做到语言的鲜明生动,还要会使用修饰语。人和事物: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物。动作行为:什么状态,什么方式。性质状态:什么程度,高低深浅。例如:你是一棵树,我是一棵草。 (有形象,不生动)你

16、是一棵大树,我是一棵小草。 (形象鲜明一些,生动性不足)你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我是一棵柔嫩(柔弱)的小草。 (兼备)2012 年语用题备考建议1. 多形式地加强语段练习。2. 根据考纲变换要求进行语段训练。【附:考纲有 7 条表达应用方面的要求:(1)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例如可提出如下要求:a 继续要求所写语段语义连贯、得体;b 要求所写语句或语段准确、简明(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