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449989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整合,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原因: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2、,1.经济手段,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政府调节财政收入(税率、税收、国债)和财政支出总量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央行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信贷量、利率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税率、税收、国债、政府采购、补贴等。,信贷、利率、外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A.经济立法

3、B.经济司法),形式-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调节管理经济的手段。,特点-直接、快速,3.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练一练,判断下面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1.央行决定,2015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四、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生产 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

4、调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 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3.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4.消费 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5.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五、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1.(09安徽卷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

5、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高考典例,A,2.(09海南卷2)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面对世界经济危机,我国出台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下列宏观调控措施中能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有 降低银行贷款利率 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提高出口商品关税税率 A、 B、 C、 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