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小说阅读,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文学形式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材以短篇为主,如是中、长篇,一般是节选;命题主要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展开,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有时也会涉及主题思想、标题含义和艺术特色等三步骤阅读检索文本信息,读文指导示例,(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还都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注】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③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注】 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第一步:宏观入手,梳理小说情节。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开头两段详细叙述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主要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结尾两段言简意赅,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中间四段是主要人物活动,第三自然段正面交代人物,第四、五、六自然段选取“打架”这个点来刻画人物,同时第四自然段加入别人的评论来侧面烘托人物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人物 主要人物:老头 形象特点及分析:(1)老丑、邋遢、怪异从第三自然段出场时的外貌、语言和行为即可看出2)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尊从“打架”事件中可以看出 2.环境 “约架”成因:老头“叫阵”是因为当时饭馆的人都不尊重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敢于“叫阵”是老头知道整个饭馆的人(社会环境)都看不起他,没有人会真去给他“打架”第三步:综合分析,把握主旨意图 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尊严的重要性,在以饭馆为代表的社会环境方面,寄寓了作者理解、同情并尊重小人物之情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第三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行为等的语句来分析他衣着“很破烂”“油乎乎的”“系一根烂麻绳”可见其邋遢;其次,他有“六十几”或“七十几”,可见其年龄大,“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足见其丑;最后,他牙口不好,却总是吃难咬的烧饼,毫不在乎地“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同时又总是不断地说句“回见”,可见其怪异。
答案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评说,其实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评说本题考查的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比较自由、直接地写出老头的举止行为带给别人的感受,还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现场感、真实感具体作答时,首先应从原文中找出评论老头的句子,其次要在文学化的形象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总结、概括 答案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回答赏析句子的题目,首先,应当找出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本题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其次,应当深入文本理清作者通过这一语句表达的意思,体现的人物性格如本题体现了老人先前叫阵吵嚷,后来却恢复故态的滑稽情景,借以强化其怪异的性格特征 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文本开头较长,细致地描写小说中的典型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为主要人物“老头”的出现作铺垫;结尾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同时这种安排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使文章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答案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解析 本题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又老又丑,邋遢且遭人鄙夷的老人,然而他却能在别人说自己坏话时捍卫自己的尊严,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但这种行为是令人尊敬的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这件事说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想法的,其内心世界是很复杂和丰富的同时,文章最后的文句也告诫我们,要对下层人士多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 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小说情节类题目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考查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为了能正确地区分这三类题型并快速确定答题方向,考生需把握和熟记以下表格中的要点,以备解题所需表格按“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角度”顺序梳理,是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做题时可以运用“审题干、定方向→据要点,找对应”的“两步骤解题流程”来规范答题两步骤解决三类情节题,一、解题有道,从审题到答题,二、“审题干,定方向”“据要点,找对应”两步骤技法应用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蓑 衣 张 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的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里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候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
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意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