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0426059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3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2 _ _ _ 一I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 组合无形资产与合力无形资产的对话 汤湘希 【内容提要】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不仅掩盖 了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头,而且导致市场认知的企业价值与会计记录的事实发生 严重扭曲。本文系统分析了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提出了商誉是组合无形 资产,而核心竞争力是合力无形资产的概念。并认为,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同属无 形资产的范畴,它们在构成要素上具有交叉性和包容性,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它们 之间存在继承与发展、抽象与具体、现象与本质等关

2、系。同时,这两者在研究的起源、 最初的定义、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构成要素、价值识别与计量方法、价值凸现方式, 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机理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剐。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 是核心竞争力是商誉的外化现象,商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关键词】商誉核心竞争力组合无形资产合力无形资产价值贡献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面对企业的兴衰更迭、规模变化,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企业经 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都必须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长盛 不衰、持续发展和壮大,而有的企业却在竞争中衰败和消亡。具体而言,包括三方 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问题;二是产生企业持续竞争

3、优势的因 素与企业持续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三是怎样获得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 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其答案似乎很简单:一是企业存在组合无形资产 商誉;二是企业存在合力无形资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 作者简介:汤湘希,男,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计系,邮编:4 3 0 0 6 0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 力和商誉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都是企业超额利润的价值表示。那 么,这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它们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究竟有何不同? 而且在会计 上只有商誉一说,尚无核心竞争力会计一论,是学科之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还是彼此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笔者

4、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商誉的本质 有资料显示,商誉一词早在1 2 世纪就已出现( 邓小洋,2 0 0 2 ) ,其本来的含义 是指友好情感,良好的意愿、仁慈、友爱等。1 8 5 9 年,英国法官卡多佐( C a r d o z o ) 将 商誉定义为: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 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有联系,并由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 P D L e a k e ,1 9 1 4 ) 。该定义为揭示商誉本质之滥觞,并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但对 商誉进行深入研究还是2 0 世纪以后的事情,以美国为代表所掀起的2 0 世纪五次 大的

5、企业合并浪潮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为商誉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 激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商誉问题的大论战。英国学者李克( P D L e a k e , 1 9 1 4 ) 、中国大陆著名会计学家杨汝梅( J MY a n g ,1 9 2 6 )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 佩顿( W - A P a t o n ,1 9 2 2 ) 、利特尔顿( A c L i t t l e t o n ,1 9 4 0 ) 、卡特利特 ( G R C a t l e t t ) 、奥尔森( N O O l s o n ,1 9 6 9 ) 、亨德里克森( E l d o n S H e n d r

6、i k s e n , 1 9 8 2 ) 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商誉的本质进行过揭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A P B ,1 9 7 0 )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A S B ,2 0 0 1 ) 、英国会 计准则委员会( A S C ,1 9 8 4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 A S C ,1 9 8 8 ) 、中国大陆会计准 则委员会( 2 0 0 1 ) 等也从制度层面上对此予以推进,从而形成了现在人们对商誉本 质的基本认识。但到底什么是商誉及其企业到底是否存在商誉,则一直为人们所 争论,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1 9 8 2 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

7、亨德里克森,在其著 作会计理论( A c c o u n t i n gT h e o r y ) 一书中,将前人对商誉本质的研究成果概括为 三种理论,亦称“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除 此之外,也有学者从梳理商誉研究的历史角度,认为商誉的本质除了亨德里克森总 结的“三元理论”外,还包括“无形资源观”、“购买价差观”、“资产收益与资产成本 差额观”和“核心商誉观”等观点( 于玉林,2 0 0 1 ;蒋基路、熊剑,2 0 0 2 ) 。还有学者提 出,应将亨德里克森的“三元论”及其以后产生的“多元论”整合为“一元论”,认 为,商誉即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阎德玉

8、,1 9 9 7 ) 。也有学者提出了诸如“管 理整合效率观”等观点,认为,商誉并非形成于企业拥有的多种有利因素,而仅仅 是管理层管理主体在最大程度上整合了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机器、设备、厂 8 4 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前沿同麓研究 房、原材料等) 、无形资产( 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和人力资产( 拥有 不同人力资本的管理者和员工) ,从而使紧密结合的各项资产的现时和或未来总 产出价值得到了提升,这在表面上表现为企业价值和利润较之同类企业的平均水 平为高,即为商誉( 朱国泓、周波2 0 0 2 ) 。 上述各种观点中,因“好感价值论”是对商誉最原始的认识,根本没有触及商 誉的本

9、质,故一般不再去讨论,再看其他的观点。 第一,“超额盈利论”虽然揭示了商誉的本质是未来超额盈利的现值,但它没 有探究超额盈利的最终来源,只是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价值量的界定。 第二,“总计价账户论”虽然较好地从会计角度体现了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 法,使商誉能纳入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但它同样没有揭示商誉的本质及其来源。 第三,“无形资源观”,它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应该说抓住了商誉最本质 的特征。虽然它们与一般资产不同,无法采用交易价格确认,但它们是客观存在 的,是企业长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遗憾的是,这种观点没有把对 资源的认识进一步上升到对企业获利能力的认识( 于玉林,2 0 0

10、1 ) 。至少说,这种 定义是不完整的。 第四,“资产收益与资产成本差额观”只是对商誉计量方法的一种改进,并未 对商誉的本质进行界定。因为该观点认为,商誉的价值量是用企业付息前的总资 产收益超过所使用资产总成本的余额来表示,所以它的确为商誉的计量提供了一 种新的思路。 第五,“核心商誉观”引进了人力资本的理论成果,明确提出了“超额组装价 值”的概念。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超额组装价值”,正是由于人的作用,使得净 资产有机结合之后的整体比单独购置这些净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高,同样的设备、同 样的工人、同样的材料交给不同的管理者经营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 蒋基路、熊 剑,2 0 0 2 ) 。但是,“

11、核心商誉观”是基于企业购并而产生的,即是说,企业之间如果 不产生购并行为,商誉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在会计上是不确认的,导致市场认知的 结果与会计事实之间存在严重的背离。 对商誉本质的研究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观点,除了历史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人 们多年来将企业产生超额收益的诸多因素再未细分,用这一笼统的概念代替之。 大都认为,商誉不仅是不可再分的基本单位,而且本身就是一个“黑匣子”,不仅如 商誉是一种能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的这种界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当然,也有学者认 为商誉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资产等其他看法。此处暂不赘述。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 此,人们还很好的利用了商誉这个不可再分的基本

12、单位,尤其是将一些没有分析清 楚的东西都往这个“黑匣子”里放( 朱国泓、周波,2 0 0 2 ) 。如此研究的结果是,导致 形成商誉的因素越来越多,其性质越来越模糊。综观中外的会计报表,如果不是企 业间发生购并行为,没有任何商誉的价值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既然传统的商 誉会计理论认为,商誉是企业超额收益( 超额利润、超额盈利) 的价值表示,或者说 是超额利润的价值源泉,而会计报表中对这种决定企业命运和前途的资产却没有 反映,这到底是会计本身的问题,还是对商誉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 依笔者之见, 应是后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曾于2 0 0 0 年提出商誉是组合无形资产的概 念,并主张采用层次分

13、析法等将其分割,将这种过于笼统的不可辨认的隐含的无形 资产凸现为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后,纳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目的在于解决市场认 知和会计事实之间存在的断层问题,显现出企业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的价值 贡献( 汤湘希,2 0 0 0 ) 。与此同时,朱国泓和周波( 2 0 0 2 ) 也提出类似的看法,主张对 商誉进行解构与还原。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商誉“纯化”,纯化后的商誉是与企 业整体密不可分的、由不同资源整合效率导致的“纯商誉”;其次,开启商誉的“黑 匣子”,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商誉“纯化”的过程就是将那些原来不应 计人商誉的价值逐步还原到有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人力资产和其他资产

14、中去。 如图1 所示: 土地使用权 7 有形资产 专利 太 人力资产 无 专有技术 ,缪 市场资产 形 、 资 商标其他资产 产 应还原值 商 “纯商誉” 誉 其他无形资产 圈1 商誉还原与解构图 资料来源:朱国泓,周波2 0 0 2 商誉:现代财务会计的黑匣子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问题研 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5 3 综上所述,商誉的本质是与企业整体密不可分的、由企业多种资源和能力共同 作用而形成的组合资产,通过分割或还原后,将其凸现为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有资料显示,最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予以揭示并给予描述性定义的是 8 6 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C

15、K 普拉哈拉德和G 哈默尔两位学者于1 9 9 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 具有标志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r I l l eC o r eC o m p e t e n c eo ft h eC o r p o r a t i o n ) 一文。 两位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 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滥 觞。从此,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潮,迄今仍然热度不减,逐 步形成了诸如技术观、资源观、知识观、组织系统观、文化观等观点或流派( 林善 浪、吴肇光,2 0 0 3 ) 。 ( 一) 基于技

16、术与技术创新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与技术创新观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首创,梅约尔( M e y e r ) 和厄特贝克 ( U t t e r b a c k ) 也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附在核心产品或核心技 术上,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 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它还 可分解为产品技术能力、产品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对创新产品投入生产的能力和 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等四个维度。作为对技术观核心竞争力的延伸,道西( D o s i ) 、巴 特尔( P a r d ) 和巴维特( P a v i t t ) 等人还明确提出了“技术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竞争 力”等概念。基于技术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核心 产品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 ( 二)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