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稻田综合种养

上传人:迪迦****号 文档编号:11041271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稻田综合种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田养鱼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稻田养鱼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一、主要模式(一)“潜江模式”“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

2、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由过去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不仅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连作模式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2001 至 2004 年,潜江市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一道,经过 4 年的艰难探索,成功总结出了虾稻连作技术,创造了虾稻连作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冬季低洼田撂荒的问题,又解决了水产品加工企业虾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但是,由于春季低温阴雨天气频繁,小龙虾往往没有达到商品规格就仓促收虾,整田插秧,从而影响了小龙虾的产量和效益,导致养虾和种稻的矛盾十分突出。为

3、了提高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增加产量,实现小龙虾的均衡供应,化解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矛盾,从 2010 年开始,潜江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历经 3 年的科技攻关,创新发展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虾稻共作模式稳粮增收成效显著。虾稻共作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实现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标。2013 年,潜江市虾稻共作平均亩产小龙虾 200 公斤、稻谷 626 公斤,亩均纯收入4000

4、元以上,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 3000 元以上,比虾稻连作增加1800 元以上。1、政策驱动,虾稻共作呈现规模效应每年拿出 400 万元给予重点扶持,连片发展 2000 亩以上奖励 1万元,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热情,虾稻共作面积突破 10 万亩。潜江市围绕“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争创大品牌、做好大服务、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 20132017 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虾乡稻绿色食品原料标

5、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拿出 400 多万元对发展虾稻共作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自发建基地、合作组织建基地、龙头企业建基地,不断壮大基地规模。潜江对实施虾稻共作改造的农田,每亩按照 40 元标准对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连片发展 2000 亩以上的板块每个给予 1 万元的工作奖励。同时,整合省级现代农业水产发展、水稻高产创建、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十二五”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新农村建设等财政支农资金 2 亿元,全力支持虾稻共作基地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渠,提高基地建设标准。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短短两年时间,全

6、市高标准建设了 10 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建成万亩以上的基地 5 个、千亩以上的基地 20 个,同时配套建成了 3000 亩的国家级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2、龙头舞动,虾稻共作展现裂变效应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技术的突破。在众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以华山水产公司为例,这家企业通过精深加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甲壳素生产、销售基地。潜江市现有小龙虾加工企业 13 家,年加工能力 20 万吨,莱克公司、华山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莱克公司通过建设 30 亿尾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项目,带动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繁育,解决小龙虾苗

7、种问题;华山公司从精深加工入手,加快甲壳素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拓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海外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小龙虾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全市现有“虾乡稻”大米加工企业 5 家,年加工能力 30 万吨,虾乡食品公司、喜颂集团、江汉油田粮油加工厂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米加工企业把虾稻共作“优质、生态、无残留”理念融合到品牌宣传、包装设计中,对虾稻共作生产的稻谷加价收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种养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种养大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进一步拓展虾稻共作的发展空间,提升小龙虾、“虾乡稻”大

8、米品牌档次,促进虾稻共作的快速发展。3、品牌塑造,虾稻共作凸显回升效应随着品牌的塑造和聚集,虾稻共作正在潜江显现回升效益。莱克公司、华山公司、虾乡食品公司、喜颂集团等一批企业树起品牌,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潜江市牢固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的理念,加强了“潜江龙虾”鲜活品牌、“良仁”、“楚玉”小龙虾加工品牌、“虾乡稻”优质大米等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不断打造虾稻共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美誉度,培育了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过得硬、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靠品牌闯市场,向品牌要效益。潜江市已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整县推进示范县,“潜江龙虾”是国家农产

9、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楚玉冻煮小龙虾”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虾乡稻”牌生态香米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积极支持“虾皇”、“五七油焖大虾”、“小李子”、“利荣红透天”等小龙虾餐饮品牌做大做强,分别在东西城区规划建设了油焖大虾美食街,依托电商平台在网上进行营销,在特色中国湖北馆进行展示,并将油焖大虾以连锁餐饮方式向外推广。通过每年举办“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潜江成功将龙虾节打造成了富民强市的“驱动器”,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节庆盛会,成为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了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

10、新型功能,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3、标准推动,虾稻产品凸显生态效应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跳跃门槛,盛名天下,标准化种养是核心。农业、质监、科技等部门联手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力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让虾稻产品生态效应凸显。潜江市坚持虾稻共作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对接的原则,组织标准化生产,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生产的协调、管理、检查、督办、验收;组建技术指导小组,为基地农户全程提供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相关区镇处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实施。制定、发布、实施了潜江

11、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虾稻共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手段,全方位开展技术宣传;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虾稻共作生产档案,实时掌握虾稻共作生产情况。生产基地综合运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措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测土施肥、减量用药等技术,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产品品质的明显提升。潜江出口的小龙虾系列产品,在欧美多次“苛刻”的检测中,无一例超标,稻米身价也随之倍涨,潜江“虾乡稻”以绿色生态,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味清香等优点,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

12、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在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水稻品质检测中,“虾乡稻”各项指标列全省第一名。4、虾稻反转,未来的发展方向“虾稻反转,潜江虾子的效益已经很好,下一步需要将水稻的效益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潜江市提出目标,在未来几年,力争实现水稻效益与小龙虾效益持平,让农民不但养好虾,还要种好稻。“虾稻共作”模式生产的大米,更加绿色、安全。“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农业专家贾平安说。对此,湖北虾乡

13、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喜笑颜开:这种模式的产物“虾乡稻”,一公斤可卖到 17.5 元,虽比普通大米高 10 多倍,但仍然十分抢手,远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潜江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虾稻共作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目的,实现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标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热情,一举破解了农民种粮难,奏响了现代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赢”新乐章。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全市推行“欣农贷虾稻共作产品贷款”业务,解决农民发展虾稻共作融资难的问题;中国

14、人保财险公司采取政府补一点、农民出一点和人保财险贴一点的办法,在全省率先开展小龙虾养殖保险业务,解决了农民发展“虾稻共作”的后顾之忧。(二)“随县、广水模式”-鳖虾稻生态种养及中华鳖繁育新技术近日,随州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随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和广水市宝荣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完成的鳖虾稻生态种养及中华鳖繁育新技术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研究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稻田改造与建设技术,提出田间工程建设方案;研究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水稻栽培技术,提出生产技术规程;研究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鳖虾养殖技术;研究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综合管理技术;研究温室繁育中华鳖新技术等五个方面。 主

15、要创新点为:1、通过稻田浅水环境,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技术手段,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和名特优水产品种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内进行生物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的集成;3、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通过水生动物与物理防控的方法消灭稻田病虫害,清除杂草,同时水生动物的粪便给水稻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田面种稻,水体养鳖、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的共生互利生态系统,降解直至消除稻田的农药残留,改善因长期使用化肥而越来越板结的土壤,逐步修复稻田生态;4、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实现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在保证稻谷稳产或增产的情况下增

16、加了水产品)、稻田单位面积效益(亩增收 5000元以上)和产品质量(稻谷、水产品均为有机食品)三高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5、改进中华鳖繁育温室结构,增加温室高度,扩大温室空间,改进增氧系统和鳖巢设置方式,提高繁育水平。2012 年鳖虾稻示范区鳖亩产 89.4 公斤,水稻 631.5 公斤,小龙虾 42.6 公斤,亩产值 14946.75 元。苗种、饲料、基地建设等亩均投资 5840 元,亩均纯利润 9106.75 元;2013 年鳖亩产 98.7 公斤,水稻 674 公斤,小龙虾 48.2 公斤,亩产值 16601.8 元。苗种、饲料、基地建设等亩均投资 6810 元,亩均纯利润 9791.8 元。繁育中华鳖苗种 400 多万只,经济效益极其显著。该技术采用种养结合,构成“鳖、虾、稻”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