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409019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了解)概要(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第9章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主要内容,验收原则,验收阶段,验收内容,竣工技术文档,竣工验收,学习目标,熟悉综合布线工程验收的依据和原则。 熟悉验收的几个阶段。 掌握现场物理验收的内容。 会编制竣工技术文档。 学会依据设计和GB50312-2007标准组织对工程进行验收。,9.1 验收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应按照以下的原则来实行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首先必须以工程合同、设计方案、设计修改变更单为依据。 布线链路性能测试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按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验收,由于GB50312-2007电气性能指

2、标来源于EIA/TIA568 B和ISO/IEC 11801-2002,电气性能测试验收也可依照EIA/TIA568 B和ISO/IEC 11801-2002标准进行。 工程竣工验收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应按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的规定执行。 由于综合布线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项目会涉及到通信、机房、防雷、防火问题,9.1 验收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应按照以下的原则来实行 由于综合布线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项目会涉及到通信、机房、防雷、防火等技术规范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1997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编号:YD5103-200

3、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GB50174-93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2000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GB 9361-88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和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9.2 验 收 阶 段,验 收 阶 段 开工前检查 随工验收 初步验收 竣工验收,9.3 验 收 内 容,9.3.1 环境检查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铺设活

4、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9.3 验 收 内 容,9.3.1 环境检查 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引入线缆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的措施 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

5、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有关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抗震要求,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器材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程所用线缆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工程中使用的线缆、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6、 配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室内管材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室外管道应按通信管道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线缆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程使用的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及线缆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7、,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 线缆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 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线缆长度的抽验,并做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连接器件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电气和机械性能等指标符合相应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9.3 验 收 内 容,9.3.2

8、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电缆配线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电缆配线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事先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仪表和工具进行测试或检查,线缆测试仪表应附有相应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应能测试相应类别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及传输特性,其精度符合相应要求。 施工工具,如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熔接机、光纤磨光机、卡接工具等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9

9、.3 验 收 内 容,9.3.2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现场尚无检测手段取得屏蔽布线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参数时,可将认证检测机构或生产厂家附有的技术报告作为检查依据。 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连接器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测试与检查,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和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9.3 验 收 内 容,9.3.3 设备安装检验 机柜、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

10、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9.3 验 收 内 容,9.3.3 设备安装检验 各类配线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9.3 验 收 内 容,9.3.3 设备安装检验 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 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9.3 验 收 内 容,9.3.3 设备安装检验 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金属桥架、

12、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线缆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9.3 验 收 内 容,9.3.4 线缆的敷设检验 线缆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线缆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线缆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线缆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

13、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线缆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9.3 验 收 内 容,9.3.4 线缆的敷设检验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及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9.3 验 收 内 容,9.3.4 线缆的敷

14、设检验 设置线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密封线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线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别、数量、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线缆受到挤压。 楼内光缆在桥架敞开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9.3 验 收 内 容,9.3.4 线缆的敷设检验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线

15、缆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线缆可以不设置密封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线缆应阻燃,线缆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9.3 验 收 内 容,9.3.5 线缆保护方式检验 配线子系统线缆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l00mm范围内。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

16、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线缆和维修。 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 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线缆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9.3 验 收 内 容,9.3.5 线缆保护方式检验 配线子系统线缆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mrn。 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线缆。 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