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39487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_福_省略__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_王宏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典籍翻译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福乐智慧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翻译策略研究 王宏印 李 宁 内容提要: 福乐智慧是中国维吾尔族民族典籍至为重要的文化文本 ,其研究可以是 多方面的和跨学科的 。本文从传承形态和神话传说两个方面对福乐智慧的民俗文化意 蕴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民族典籍的文化翻译现象做出文化源 头的深度阐释。 关 键 词: 福乐智慧 民族典籍 民俗文化 翻译研究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博士研究生) 一、 引 言 福乐智慧常常被赞誉为喀喇汗王朝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 。福乐智慧叙述的是发生在 国王 、 大臣和贵族( 觉醒) 之间的故事,理

2、应反映 宫廷生活的场景和上流社会的价值 ,怎么会有 那么多的“民”俗呢? 这就关涉如何定义民俗的问题 。事实上在 民俗学发展过程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忧虑和困 惑。无论是英语的“folk”还是汉语的“民” ,在早 期的民俗学领域都被普遍接受为“民间”和“乡 村”的概念 ,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民俗学的 发展 ,学界对“民俗”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美国 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认为“民俗之民 可以是 任何一个人类群体, 只要这个群体至少有一个 共同点 ,而且这个共同点的确定与他们自己共 享的传统相关。 ” 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则主 张“从传统行为( traditional behaviors) 这一视野 去关注

3、民俗” 。 在中国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 铁粱也指出中国现代民俗学“对于这个民 只 给予阶级的、 地位的界定 ,过分强调它是哪个阶 级的文化而不是一个具体区域社会的文化。这 个偏向到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就非常突出了 , 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今天我们强调民俗传承 的具体时空 ,是想说明 : 不要仅停留在官与民二 元对立结构上来理解民俗, 还要从一个区域生 活整体的建构与发展即生活的延续过程上来理 解民俗。 ” 今天的“民俗”概念, 已经摆脱了“原 始”和“乡村”的狭窄内涵,把任意一群体共享的 传统行为都包纳其中。 民俗“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即物质民俗 , 以人们吃、 穿 、 住 、

4、行、 用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 , 主要包括: 家庭、家族、村落、民间组织 、 岁时及 人生礼仪等 ; 精神民俗 ,诸如宗教信仰 、 道德、 禁 忌 、 民间文学等。所以 ,民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 普遍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 福乐智慧以思想劝诫为主要特点 , 它所记录 和反映的民俗文化大多属于精神民俗和社会民 俗 ,包括宴请礼仪 、 宗教习俗 、 神话传说、 妇女礼 俗 、 圆梦解梦和一些日常生活习俗 。但对于物 质民俗例如食物 、 商业贸易等,也有所描述 。 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作为基本视角 ,力图通 过对福乐智慧民俗所涉及的文明本源和文明 之间的交流 、 对照关系的探求,解释福乐

5、智慧 中的翻译现象和策略, 并说明其原因 。 115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二、 民俗传承形态与变异形态的翻译转换 民俗文化是一种“活”文化, 会随着其所在 具体时空中社会生产、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而 出现相应调整 ,或传承 、 或变异 , 或丢失 。历史 地看 ,地域环境 、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往往直 接导致民俗事象的相应变化。李朝认为“民俗 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 ,在传承过程中,其整 体结构由外化和内化两种形态构成 。在外化结 构系统中 ,呈现出强化、 弱化、繁化与简化形态 ; 在内化结构系统中, 呈现出转化、异化、分化与 复合形态 。 ” 这一划分

6、, 提供了认识民俗事象 的历史纬度。就回鹘人而言, 他们经历了巨大 的变迁 。9 世纪的大举西迁, 结束了他们祖辈 延续的游牧生活 ,离开蒙古高原后 ,他们不得不 逐渐向定居的生活过渡。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 明的过渡, 是他们必须进行的文化选择或文化 适应。同样 ,10世纪伊斯兰教的进入并成为国 教,让他们经历了又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 。在 这两次地域和文化的变迁中, 原有的民俗将在 新的文化选择中寻找存留的途径。原有民俗中 与变迁不甚相关的部分民俗将得以延续, 而与 变迁直接相关的或受到变迁影响的那些民俗要 么与新的文化融合, 改变存在形态 ,也就是通过 分化、 变异、复合等方式进入新的民俗文化

7、体 系; 要么被彻底抛弃 ,造成民俗传承的中断。 福乐智慧中的一些民俗事象虽历经数 千年, 仍保留着它们的原始形态。英译本对这 些民俗的翻译采用明显的再现策略 ,而这种文 化再现既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容, 也满足了西 方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视野。Annemarie Schim- mel 就这样评价福乐智慧的英译本 ,说“这本 书读来令人愉快, 不仅仅是政策书的又一个 例子 ,还让我们得以了解伊斯兰中世纪 ,一个突 厥宫廷的日常生活 。 ” 的确如此, 先来看一段 关于宴请习俗的译文 : When the nobles have finished their meal, then entertain

8、 those of lower rank.Give food and drink to everyone, do not let any go away hungry and cursing. After they have eaten and drunk their fill, serve sweet- meats, along with fruit, dried and fresh, also simis ( nuts? ).If it iswithin your means, give them cuttings of silkbrocade, and other kinds of“to

9、oth -rent” , so that no contentionmay arise. 文中的食物多处保留了原文的词汇, 并在 括号里做解释。另外还展开描写了送“尺幅”的 礼俗。“尺幅”是指一节绸缎或者其它织物 。古 代维吾尔族在宴请宾客后, 会给来客赠送一截 织物,通常为丝绸 ,以做答谢 。丹柯夫在译本中 进一步解释为“tooth-rent” , 换句话说 , 客人来参 加宴会 ,会因为吃食物而损伤牙齿,因而应该赠 礼予以补偿 。这种说法很形象, 而且很可信,相 信这段充满异域色彩的译文一定会吸引译本读 者 。 如果说跨越巨大的时间距离是福乐智慧 的英文译者丹柯夫一直很在意的问题 ,那么,

10、也 是他在翻译这部古典作品时着力想解决的问 题 。这一点从译本世俗化的倾向中已经看到 了 。19世纪 80年代初, 当丹柯夫翻译福乐智 慧这部长诗时, 与它的成书时代已经相隔九个 多世纪。作品中记载的 11 世纪喀喇汗王朝的 习俗,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有的得以保留 ,延续 下来,有的在文化适应中改变了形态 ,有的则可 能发生异化 ,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这些变 化和民俗事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恰恰为 丹柯夫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福乐智 慧谈到进餐礼仪时写到: 4129 食物要用右手去取, 莫忘了口诵“ 以真主的名义! ” 译文: Begin with the Basamala, O S

11、age, and eat with your right hand. 从诗行的描述看, 这里实际上是宗教习俗 分化、 渗透到日常习俗中, 成为一种进餐礼仪 。 在伊斯兰教中,人摄取食物时,应该对万能的至 高神抱有感激之情。因为“他是蓝天大地 、 万物 的主宰 ,为你赐予了给养,让你欣喜。他为万物 提供了食粮, 万物得以滋养, 他却不吃。 ” 这里 116 民族文学研究 2007. 2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中文译文“真主”一词在原文中对应的词是 “bayat” ,即萨满崇拜中的至高神。 丹柯夫对“bayat”的处理通常是用“God”或 “Lord” , 再或

12、者就是大写的“He”或“His” , 而在 这里却一反常态 ,放弃惯用处理方法,将整个口 诵的句子译为一个词“Basamala” 。这其中自有 道理。“Basamala”是阿拉伯词语 ,表示宗教化进 餐礼仪的一部分 。与原文不同的是, 它流行于 现代具有伊斯兰信仰的人群,“bayat”在中世纪 可能具有更加严肃的萨满崇拜的宗教意义, 而 在现代穆斯林群体已经变成一个更为抽象化的 仪式。也就是说 , 原文中是相对原始的“过去 态” , 而译文中则采用了“现代态” 。 由于伊斯兰教的传入和传播, 西域的维吾 尔族 、 哈萨克族都借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自己 的语言 ,到 14 世纪时还引入了大量的阿拉

13、伯 、 波斯词汇。现代维吾尔语阿拉伯化程度很高 , 有很 多 阿 拉 伯 词 汇 , 尤 其 是 宗 教 词 汇 , “Basamala”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现代伊斯兰宗 教习俗用语( 诵词) 的使用 , 译者丹柯夫试图将 作品拉近现代社会 。出于文化危机的忧思 , 作 者优素甫是刻意避免阿拉伯字母和词汇的, 或 许这不是处理原作与译作时代差距的最好方 法, 但尤其当原作文化与译作文化在时间上跨 度极大的情况下却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 4597 双行出现类似句子 时,丹柯夫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翻译。句子中的 “bayat”重新被翻译为“God” 。相距很近的两个 双行, 丹柯夫为什么

14、要用不同的方式处理 ? 我 们只要再读下接的双行, 就能找到答案了。 4597 用右手进食, 且应赞谢真主, 你会口福无穷, 富足有余。 译文: Pronounce the name of God: thenYour food will increase and you will grow rich. 在4129 双行中,“以真主的名义”已经成为 一种符号化的诵祷之词, 一项进餐的礼仪; 而在 4597 双行中“bayat”是万能的神, 是一个( 对信 徒而言) 实实在在的, 能左右人贫寡福祸的主 宰 。从以上两处不同的处理可以看到 ,丹柯夫 对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具有自觉的翻译意 识 。这种意

15、识既表现在他对民俗文化与一般文 化的区别对待上, 也表现在他对民俗事象宗教 源头的深入挖掘和对民俗传承形态的认识和利 用上。 丹柯夫对民俗事象从“过去态”到“现代态” 的转换, 只用于那些表达形式发生变化而内涵 延续原始意义的民俗 ,而不适用于那些发生变 异的 、 意义已经转移的民俗和中断的民俗。民 俗的异化 ,是指在民俗发展中习俗从一种形态 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 其变化的过程随社会结构 的调整而改变, 其内涵与主旨会被重新解读和 处置。 喀喇汗王朝到 20 世纪 80 年代福乐智慧 英译本问世 ,近 10 个世纪的时间差 ,作品中记 录的一些民俗已经异化 , 内涵发生了变化。以 福乐智慧中多

16、次谈到的妇女礼俗问题为例 , 实际上反映了对妇女的看法和认识: 4514 莫放陌生人进宅, 莫让女人出去, 街巷的陌生目光, 会诱惑她迷失道路。 4521 女流之辈历来就寡情薄义, 水性杨花, 心随目光所及。 古代回鹘妇女低下的地位 ,从这两个双行 中就可见一斑了。在当时的社会 , 妇女被当作 玩物,受到歧视。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妇女除 手脚外 ,全身都是羞体 ,外出时必须戴面纱 。妇 女不愿意让陌生人窥见 。从这些诗行中也能看 出当时的风俗。 4519 女子好比肉类, 收藏十分要紧, 一旦保管失当, 腐败散发臭气。 译文: A woman is basically flesh, and flesh must be preserved. If it is not preserved, it begins to smell, and then there is no cure for it. 在男人看来 ,妇女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财产 , 把她们比作“肉类” ,意味着既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