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8973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课时间:星期 四 3月30日 课题第9.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篇数21教学目标1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重点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演示纸、硬币、PPT等。学生教 学 过 程主要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激 引发 入情 新趣 课1、课件展示一次海难2、播放空中蛇灾影片片段,学生观看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各种生活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发现问题,激发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走进课堂。提

2、出问题:1、是什么力量驱使两船相撞呢?2、思考:人们想了什么办法让蛇会从飞机窗口飞出去的?这节课你们想学习什么东西?想知道一些什么知识?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兴趣及渴望探究的知识的求知欲.二推进新课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展示三个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并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硬币“跳高”比赛 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_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_改变了,这可能是由于硬币上下表面受到的_改变的原因造成的。吹气,加快了硬币_(回答上方或下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同学们做出了回答后,大胆提出猜想:猜想一:流速小,压强小;流速大,压强大。猜想二:流速小,压强大;流速大

3、,压强小。猜想三:流速与压强无关。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猜想,并发表看法,引起探究兴趣,并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突出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一种允许提问与自由探索的环境中获得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 1、硬币“跳高”比赛 A、比赛设计:将一枚硬币放在离桌边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架高约2cm。B、比赛规则: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使硬币翻越直尺。每个人都进行活动,使硬币成功翻越直尺或看谁硬币“跳”得更高。思考并回答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验证猜想教师课件展示:2、拿出一张纸条,纸条一

4、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其现象(学生按要求演示实验)2、拿出一张纸条,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结果:发现纸向上飘起。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纸靠拢。二推进新课二推进新课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验,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和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体验实验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感受到猜想正确的

5、愉悦。适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鼓励,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达到激励其它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气体的流速(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气体压强与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展示课件:问题:A、这是什么装置?它有什么特点? B、塞上塞子灌满水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回忆知识并回答。这是连通器,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都相平。

6、因为同一水平 面上的A、B、C三点的深度都相同,所以压强都相等。 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 A、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还相平吗? B、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C、A、B、C三处的水流速度相同吗?有什么关系? D、通过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观察现象,并回答。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不再相平,依次降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深度发生了变化,压强依次减小。由于A、B、C三段的管子依次变细,所以三处的水流速依次增大。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7、越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展示课件:1、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其现象:用注射器向两个小船中间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物理运动状况分析判断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归纳出实验结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个规律在物理学上也叫伯努利原理。2、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喷雾器制作原理现象:两小船靠近原因:向两只船中间喷水,中间的水的流速增大,流体压强减小,船两侧的流速减小,流体压强增大,两小船靠近。小孔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着细管上升,从管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雾状。 让学生再次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培养提高学

8、生整理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 学生阅读教科书92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4.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结合多媒体视频)观看飞机起飞片段A、提出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并不是像鸟一样扇动翅膀飞行的,它的“翅膀”不能扇动,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奥秘在哪?( 同学们想得非常好,相信放在一百年前,你们能赶在莱特兄弟之前发明飞机。)B、问题:1、为什么飞机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会不同呢?2、同学们观察机翼的形状,有什么特点?C、教师播放飞机机翼插件视频,利用机翼穿越空气的动画来探究机翼上升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讲解:

9、飞机飞行时,空气相对于飞机向后流动。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 两部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较下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长,因此流 速较大,对机翼的向下压强较小,向下的压力小,而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小,机翼下表面受到空气向上的压强大,向上的压力大,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和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飞机受到的向上的升力。奥秘飞机的机翼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刚刚所学,发表意见。飞机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一些,压强小一些;下方的空气流速小一些,压强大一些,这样飞机就飞起来了。仔细观察,讨论。从上面看,机翼是梯形的。从侧面看,机翼的上表面是凸起的流线型,下表面几乎是平的。(正是机翼的这种形状实现了飞机上升的梦想)总

10、结结论:飞机的升力: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压强不同产生的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学习内容知道了:1、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统称。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飞机升力的产生: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引导学生对自己评价、认识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四巩固提升课堂提升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为什么人不能站在安全线以内?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风为什么能掀翻屋顶?3、有些跑车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如图(多媒体)所示,由

11、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向下凸,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 (选填“大或小”),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这样,“气流偏导器”受到一个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4、为什么我国海军舰艇赴钓鱼岛湾护航时,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巩固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P46第1、2题 五、板书设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飞机升力的产生: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

12、升力六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1、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2、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3、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教学改进方面:本着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接受”为“探究”、变“结论”为“过程”原则,结合教学情况,还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加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2、加强创设物理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思考与感悟,主动获得相关知识;3、加强小组动手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感悟。4、加强教师的点拨、讲解和归纳,使学生在学法和理论上有所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