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37577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五)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17952043】1在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1A2.B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第2题,原始文明时代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劳动力是主导因素,因此甲图例代表劳动

2、力;到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成为主导因素,因此乙图例代表土地。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回答34题。3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经济技术水平低环保法规不完善ABCD4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休养生息,永续利用人定胜天,世界主宰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ABCD3B4.C第3题,引起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的原因是:面临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4题,符

3、合人地伙伴论,人地和谐相处。人定胜天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为了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认为风雨雷电乃大自然的恩威表现,说明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尚浅,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畏,是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影响。然后再排序即可。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56题。5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A甲B乙C丙D丁6该诗描述的地区,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5D6.C第5题,题干中的唐诗描述的是我

4、国西北地区的情况,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且是粗放的自给农业,最可能是丁图模式。第6题,该地区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读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行业构成图,完成78题。 【导学号:17952044】7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D其他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8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A控制工业发展B工业水平落后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7A8.C第7题,该图表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构成情况,并不反映绝对数量大小,而C、D两项都是说数

5、量多少的,故与图不符。从构成看,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有所增加。第8题,工业部门排放比重逐年下降,可能原因是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及提高生产工艺减少排放。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17952045】(1)观点一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_,其核心思想是_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_及经济基础、_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_。(2)观点二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_,该理论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_,忽略了_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_,_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3)观点三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_,其核心思

6、想是人类具有_、_的能力,_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_关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图示内容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1)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文化发展上层建筑被动地适应环境(2)人类中心论征服自然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3)人地伙伴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理环境伙伴冲A挑战练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形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图中

7、四条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A甲B乙C丙D丁11和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我国自然资源贫乏我国民众环保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强环境压力增大ABCD10D11.B第10题,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第11题,随着民众环保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强,加之环境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导学号:17952046】12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a科技Bb土地Cc劳动力Dd

8、资本D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对应b曲线;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地,对应a曲线;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对应d曲线;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应c曲线。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古国古典哲学材料二“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

9、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恩格斯(1876)自然辩证法(1)“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天命论(2)下列行为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是()A内蒙古草原人口增加,大力发展粮食种植B积极采集冬虫夏草,提高藏民的经济收入C在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在三江平原设立保护区,保护湿地资源(3)恩格斯的论述符合哪种环境观?这种发展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

10、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解析】第(1)题,“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第(2)题,A、B、C三项都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第(3)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的必然结果。第(4)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提示我们,要改变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树立人地伙伴论的思想,善待自然。【答案】(1)C(2)D(3)人类中心论。原因: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中排放的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4)我们应该树立人地伙伴论思想,即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