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037020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355.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城二中20172018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一、 选择题(25*2=50分)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把握“礼”,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主要表现在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提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主张“尚贤”“非攻”A. B. C. D.4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其实质是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6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

3、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7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8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

4、”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A南戏 B元杂剧 C昆曲 D京剧9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 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 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10.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11.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

5、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1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3. 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

6、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 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 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 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14.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

7、题的解决15、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16.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关头脑与心腹。单兄弟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

8、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1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

9、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1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差异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而成 B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C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 D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21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

10、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22在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这主要是因为( ) A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B启蒙运动的影响 C人权宣言的传播 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23.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B.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C.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24

11、.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25.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二、非选择题(50分)26.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

12、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材料二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商鞅(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2分)材料二中,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要求:不得照抄材料。2分)材料三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13、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4分)材料四代表人物主张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郑观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康有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陈独秀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