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36569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重要微知识点 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1 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1.徐州汉邦旅游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疆旅游线路,丝绸之路是这条线路的主要旅游内容,导游在向游客介绍丝绸之路时,通常最先说起的中国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C.三国时期 D.唐朝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朝时张骞通西域,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本题答案应选B。2.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注重商品质量 制作精细 信誉极好 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A. B. C. D.解析:C。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理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选制之精”、“往易货物不迟疑”等信息即可回答。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集镇和夜市的兴盛A BC D解析:D。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西汉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发生在宋朝以后,故正确的顺序是4.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解析: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

3、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可知B项正确,依据“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等信息可知A、C两项正确。D项中的“开始”与南宋的史实不符,故选D项。5.(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解析:C。北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考试及“榜下捉婿”现象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的结果,故C项正确。6.(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1647年

4、,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解析:A。根据材料“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结果每岁通市不绝”可知,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制还是相对宽松的,故A项正确。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

5、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A。材料反映出盐商家庭比较注重科举取士,说明这些盐商家庭希望通过科举跻身官宦之家,改变社会地位,故A正确8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解析:D。题干中“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说明汉代固守抑商政策,唐代则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9.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6、()A.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C。材料没有体现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故A项错误;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也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得出贱商观念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10.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某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

7、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可看出明政府曾开放海禁,有条件地与外国进行贸易活动。A、B、D三项与史实不符。11.“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解析:C。题干材料中作者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农商都很重要,故C项与题干相符;A、B两项反映的是重视农业,暗含重农抑商之意,故排除;D

8、项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衣食是人民的根本”,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2.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C.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解析:A。汉高祖时期,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到汉文帝时,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政府虽然抑商,但商业仍有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汉文帝对待商业的态度,故B项错误;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高祖实行抑商政策,故C、D两项错误。13.北宋首创“钞盐

9、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的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解析:C。从材料看出,在北宋时商人从政府部门购置通行证,凭证支盐、销售,由此可直接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材料反映盐业专卖必须征得政府同意,可排除D项。14.生活于明末的周起元说:“我穆亩(明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这反映出他认为()A.海外贸易会扩大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B.限止海外贸易会导致走私

10、猖獗C.有限度的海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D.为防止白银外流应行禁海之法解析:C。题干材料表明,明朝时期有限度的海外贸易,使海外的“异物”“金钱”纷纷流入中国,这既有利于商人,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5(2018景德镇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而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部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对外贸易的格局。材料二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

11、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解析:根据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得出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得出海上交通的发达;“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得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得出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答案:原因: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海上交通的发达;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陆上贸易受到西部少数民族

12、的威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解析:根据材料二“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得出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防止台湾反清势力的角度进行补充。答案: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清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台湾反清势力联系;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

13、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

14、,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岛倭入掠”和“日本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由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害,由材料二第二段可以看出开禁对贸易、百姓生计、人口迁移和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和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