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035881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49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选择题: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 “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2右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 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3.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

2、“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4. 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 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这主要表明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

3、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7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

4、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8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 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 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9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

5、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10. “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 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1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

6、此分析,刘锡鸿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12“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13.1920年11月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提出:“将生产 工具机器、工厂、土

7、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公有,社会共用。要按照共产 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此宣言A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民主革命之路 B奠定了中共“一大”党纲的基础C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奠定基础 D明确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14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15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

8、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16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7 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

9、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 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18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导致战争。”这表明A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导致此前中美长期对抗的根源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C中美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 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

10、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 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 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20.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 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利克里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21

11、“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2.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 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 立法、司法和行政

12、三者权力制衡 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23.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 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52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相应的位置。25(25分)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