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034785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17—18学学年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831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远藕塘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卷高二化学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一组液体是( )A.甲苯、四氯化碳 B.硝基苯、二氯甲烷C.己烯、苯 D.酒精、溴2.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苯分子中键与键的夹角是120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3.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够给出三种信号的是( )A.CH3CH2CH3 B

2、.CH3COCH2CH3C.CH3OCH3 D.CH3COOCH34.下列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A.CH3 B.F C.OH D.5.分子式为C3H4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戊烷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1NAB. 0.1molC2H6O分子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一定为0.5NAC. 1L l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所含CH3COO-个数为NAD. 标准状况下,2.24L16O2和3.6g18O2含有氧原子均为0.2NA7.鉴别二甲醚和乙醇可采用化学方法或

3、物理方法,下列方法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法 B.利用红外光谱法C.利用质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8.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结构为: 原花青素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可防止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而引发的肿瘤等多种疾病。有关原花青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既可看做醇类,也可看做酚类B.1 mol该物质可与4 mol Br2反应C.1 mol该物质可与7 mol NaOH反应D.1 mol该物质可与7 mol Na反应9.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 :3甲基2戊烯B. :2甲基3丁炔C. :1,3,4三甲苯D. 2,3二

4、甲基2乙基己烷10. 下面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 ()A. A是C3H8;B是C6H6 B. A是C4H10;B是C6H6C. A是C3H6;B是C3H6 D. A是C3H6;B是C2H6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4二乙基6丙基辛烷B. 月桂烯()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 甲苯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D. 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12.在

5、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的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A. 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B. 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C. 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D. 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13.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B.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C.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14.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6、.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15.有8种物质:乙烷;乙烯;乙炔;苯;甲苯;溴乙烷;聚丙烯;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 B C D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CHCH+H2OCH3CHOBC2H5Br+H2OC2H5OH+HBrCCaC2+2H2OCa(OH)2+C2H2DCH3COOCH3+H2OCH3COOH+CH3OH17.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甲醛的结构式: D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18.某有机化合物D的结构为,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它

7、可以通过下列三步反应制得:,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烃A为乙烯B反应、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取代反应C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快速升温至170D化合物D属于醚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照下,1 mol甲烷和氯气完全取代需要2 mol氯气B.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浓硫酸、浓硝酸分别发生取代反应能生成溴苯、苯磺酸和硝基苯C. CH3COOCH2CH3和CH3CH2OOCCH3具有相同的沸点D. CH3CHO、HCOOH、HCOOCH3都能发生银镜反应20.某烃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分异构体,其某一种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这种烃可能是()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

8、子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的烷烃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的烷烃 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的芳香烃A. B. C. D. 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B. 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C. 金属Na能置换乙醇甲基中的氢生成氢气D. 乙酸在低于16.5时,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为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装置B. 图2中振荡后下层为无色C. 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乙酸乙酯D. 图4装置可以达到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目的2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

9、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 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C.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结构简式为CH3CH2CH324.正丁烷与2,2 -二甲基丙烷属于( )A. 同位素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同素异形体25.有关 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 A、B、C、D、E、F、G均为芳香族化合物,有如下

10、转化关系:(1)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8H10O2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3组峰,C不能与NaOH反应,写出C的结构简式 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数字序号)(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mol D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完全反应生成E,E是合成纤维涤纶的一种单体,另一种单体是C,写出合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 (4)1mol E、F(F的式量小于E)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相等,且1 mol F能和1mol NaOH完全反应,写出F的结构简式 (5)G的分子式为C8H8O4 , 且知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G不与NaHCO3反应,能与Na和NaOH反应,等质量的G消耗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

11、比为2:3,则符合上述条件G的结构简式为(写出一种)27.有下列六种基团:苯基 醛基 羟基 羧基 乙基 氯原子(Cl)这六种基团两两结合,可形成新的化合物,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1)分子内氧原子数不超过2个,具有酸性,但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_。(2)分子内氧原子数不超过2个,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除苯甲醛和甲酰氯(Cl-CHO)外还有_、 _。(3)不稳定的两元弱酸_。28.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1)A的电子式_,B的结构简式_。(2)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反应类型:_。(3)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4)B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反应类型:_。(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填AB、AB29.(1)C6H6O(2);(3)(4) +2NaOH +2NaBr+2H2O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