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4465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理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与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和距离的定性关系。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体验,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意识,增强自信,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2、 判断力是否做功,及对“1J”功的理解教学过程:1、

2、情境导入,激励情感,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举重冠军龙清泉举重的图片,介绍龙清泉的优异成绩,激励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师:那么问题来了,龙清泉在举重过程中“做功了吗?”(同时板书)。生:可能会做出各种回答。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搞清楚这些问题。2、 创设情景,激励思维,突破重难点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分类。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他们应该能按是否做功来分类。抽二、三位同学回答后,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叉车举货物的图片。先分析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在看货物移动的距离方向,也是竖直向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力学中做功有那两个必要因素呢?生:力和距离。教师板书,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强调

3、“力作用在物体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那么有哪些情况看起来做功而实际上不做功呢?生: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师:好!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分析力和距离的情况,归纳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形。并板书。 有力无距不做功 有距无力 垂直无功在讲垂直无功时,多媒体显示一幅学生家长在超市购物后,提着大大的购物袋在水平路上行走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判断。师:同学们在学校读书,家长们也在尽心尽力的为我们搞好后勤工作。那么此时家长做功了吗?生:没有做功。因为家长提购物袋的力竖直向上,而购物袋移动的距离是水平向前。师:对,这就是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在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即:垂直无功。3、 课堂小练,

4、前后呼应,巩固新知判断正误:(投影)(1)、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举着杠铃保持3秒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2)、掷铅球时,手和球分离前,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也做了功()。(3)、掷出的冰壶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滑行,这个过程运动员对冰壶做了功()。4、功的计算初中物理课本直接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先设计一个举哑铃比赛的小实验,对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有关形成定性的了解。师:下面我有请一个同学来用左右手分别举起一大一小两个哑铃,请同学们判断他哪只手对哑铃做的功多?生:举脚肿的那只手做功多。师:又请两

5、位高矮相差较大的同学各自举起同一哑铃,那么哪位同学做功较多呢?生:高的同学做功多。师: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明白了,举起同样的高度,用力越大做功越多;举起同样重的物体,举的高度越高,做功越多。看来做功的多少跟力的大小和距离的大小都有关。师:在物理学中,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N=FS 其中:F力牛(N),S距离米(M),W功焦(J)。1焦=1牛顿米1J=1Nm例题:(略)5、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思维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找出“1J”的功。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刻度尺、鸡蛋、矿泉水、小芒果、物理课本。说明: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进

6、一步理解功的大小是有力和距离的大小共同决定的。师:请同学们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按举手的先后顺序展示自己的成果。生:积极探究,争相抢答,扣辩巧思善质疑。师:下面有请各组代表展开你们的探究。在同学们完成展示后,教师进行小结。6、课后小结,思维碰撞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要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小火花,提出一、二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7、布置作业8、教学后记(1)、功的计算难点在于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2)、计算中物理里的单位注意统一为国际单位。(3)、有一组同学提出水平拉动物体一定距离找出“1J”的功,这是要引导学生,水平拉动时,所用的力怎样找? 还有一位同学也提出,一次把物体居高5米办不到,我们可以一次举1米,举5次也能办到。这些思维的闪光点都是很可贵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机,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