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034264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616.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中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1、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2、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解决“恩荫”选官的弊端3、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有抑制土地

2、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4、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5、1898年 “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会试举人攻击梁启超是因为他主张(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设立京师大学堂6、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

3、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7、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对“尚未到达新日本”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A B C D8、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

4、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这场战争引发十月革命A B C D9、1855 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日本北海道古称),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C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D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10、北魏冯太

5、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针对的是当时()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11、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12、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王安石实行市

6、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光绪皇帝推行百日维新主要意图是维护大清封建专制统治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D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13、(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枝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

7、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朱绍侯商鞍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 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摘编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8分)(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制

8、的相似历史作用。(10分)14、(16分)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 流行词汇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19121949年 共和 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救国 她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

9、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

10、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10分)参考答案1-6DBBCCD 7-12ADBCAD13、(1)特点:以军功大小授爵,按爵级享受相应待遇(2分)背景:兼并战争频繁,谋求富国强兵;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6分,每个要点3分)(2) 动机:学习西欧,改造俄国(富国强兵)(2分)作用:打破门第传统,削弱旧贵族势力;提高官僚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权力;促进社会转型。(8分,任答四点即可)14、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

11、行。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16分)15、(1)内容:清查户口以防遗漏;对户口不实者严惩;总体降低征税标准;赋税数量根据户等高低征收。(8分)(2)意义:增加国家控制的户口,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加强国家对人口的管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10分,任答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