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34250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0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3.3.2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练)新人教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2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1下列对盐类水解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溶液的pH一定发生改变C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是放热的过程【答案】C2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备Fe(OH)3胶体,说明含Fe3的盐水解是吸热的C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碳酸钠水解是吸热的D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答案】A【解析】若水解吸

2、热,则必须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使平衡移动来证明,而NH4NO3晶体溶于水不只是有NH水解过程的热效应,还有其他方面的热效应,A不正确;由于Fe33H2OFe(OH)33H,若水解吸热,则升高温度可促进水解形成Fe(OH)3胶体,B正确;在纯碱溶液中存在平衡:COH2OHCOOH,若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时,促进水解,使溶液中c(OH)增大,去污效果增强,C正确;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2OCH3COOHOH,若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时,平衡右移,碱性增强,酚酞试液颜色加深,D正确。3为了使CH3COONa溶液中Na的浓度与CH3COO的浓度比为11,可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 )

3、适量的盐酸 适量的NaCl 适量的醋酸 适量的CH3COONaA BC D【答案】B4下列有关碳酸盐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2CO3、NaHCO3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B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C在NaHCO3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c(OH)c(H)D在Na2CO3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CO)c(OH)2c(CO)【答案】A【解析】由于COH2OHCOOH可以使阴离子数目增多,故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较多,A项错误;Na2CO3存在两步水解,故Na2CO3的碱性强于NaHCO3

4、的碱性,B项正确;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显碱性,则c(OH)c(H),故c(Na)c(HCO)c(OH)c(H),C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碳酸钠溶液中存在:c(Na)c(H)c(HCO3)c(OH)2c(CO32),D项正确。5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的B该溶液可能是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的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

5、一定大于c(Na)、c(NH)之和【答案】A【解析】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3COOH过量,溶液显酸性,故A项有可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后生成CH3COONa水解显碱性,B项不可能。C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故不可能。加入适量氨水后的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NH)c(H)c(OH)c(CH3COO)因为此时溶液酸碱性未知,故不能判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即不能判断c(CH3COO)与c (Na)和c(NH)之和的大小关系。6有关100 mL 0.1 molL1 NaHCO3、100 mL0.

6、1 molL1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C溶液中:c(CO)c(H2CO3)D溶液中:c(HCO)c(H2CO3)【答案】C725 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时,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HYHZ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X)103 molL1C滴定HY,V(NaOH)20 mL时,c(Na)c(Y)c(OH)c(H)D滴定HZ,V(NaOH)15 mL时,

7、c(Z)c(Na)c(H)c(OH)【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意在考查考生通过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 mL时,0.100 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的pH依次减小,故酸性强弱为HXHYc(Y)c(OH)c(H),C项错误;0.100 0 molL1 HZ溶液的pH1,故HZ为强酸,当NaOH溶液体积为15 mL时,溶液显酸性,即c(H)c(OH),又因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Z)c(OH)。故有:c(Z)c(Na)c(H)c(OH),D项正确。8(双选)在Al3+3H2OAl(OH)3+3H+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

8、动,且使溶液的p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热 B通入HCl C加入适量Na2CO3(s) D加入NaCl溶液【答案】CD9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1)盛纯碱溶液的试剂瓶有玻璃塞,时间久了不易打开_。(2)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用玻璃瓶_。(3)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_。(4)实验室配制的CuSO4溶液,常常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写出离子方程式),可采取在配制时加入少量_防止浑浊。(5)某同学想把AlCl3(aq)和Na2S(aq)混合制取Al2S3,但最后得到一种白色絮状沉淀,而且混合液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试解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制

9、取硫化铝的正确方法_。【答案】(1)COH2OHCOOH、SiO22OH=SiOH2O,Na2CO3水解生成的NaOH与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反应生成黏性的Na2SiO3,会把瓶塞与瓶口黏在一起(2)NHFH2OHFNH3H2O,由于F与NH的水解互相促进,生成较高浓度的氢氟酸,使HF与SiO2反应而将玻璃腐蚀4HFSiO2=SiF42H2O。(3)COH2O=HCOOH、NHH2ONH3H2OH、HOH=H2O,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与铵态氮肥中的NH水解相互促进,生成NH3H2O分解而挥发,降低了氮肥的肥效。(4)Cu22H2OCu(OH)22H H2SO4(5)因为S2和Al3水解相

10、互促进,使反应较彻底2Al33S26H2O=2Al(OH)33H2S,因生成H2S逸出,闻到臭鸡蛋气味。用硫粉与铝粉的混合物在干态时共热制Al2S3,2Al3SAl2S310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随温度的变化如下:温度()102030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pH8.38.48.58.8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乙同学类比加热Ca(HCO3)2溶液,会出现_现象,认为NaHCO3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水解程度:Na2CO3_NaHCO3(填“大于”或“小于”)。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说明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_(填字母)。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说明另一判断正确。【答案】HCOH2OH2CO3OH 浑浊 大于(1)乙 B(2)等于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