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03425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暨与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5年暨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讲解及分析考查要点一 卫生学1. 人和环境了解: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人类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掌握: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浓(富)集作用、LD50、Zac、Zch、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半减期、协同作用的概念;环境及其与人

2、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物健康效应的影响因素。2. 生活环境与健康了解:空气的物理化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地质环境与疾病,土壤污染与疾病,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二噁英等对健康的影响;常用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细菌学指标,水污染与疾病,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方法,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3. 食物与健康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各类营养素

3、的主要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中毒的分类,防止农药残留的措施,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相关卫生问题。掌握:膳食营养与疾病,营养调查及其评价,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副溶血性弧菌、甲醇、三氧化二砷、毒蕈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和危害,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危害,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共同特征,常见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食品污染情况以及防霉去毒措施。4. 生产环境与健康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造成的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的防制原则和措施;农药及

4、农药中毒的预防;生产性粉尘的健康损害及其控制措施。掌握:职业病的定义、特点及其诊断原则;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驱铅治疗的方法;汞中毒和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概念,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其常见并发症;高温作业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中暑的临床表现型;噪声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 社会心里因素与健康了解: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种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6.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了解: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球卫生策略。掌握:三级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内容。二 流行

5、病1绪论了解:流行病学的简史和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范围。2.病因推断了解:几种多病因理论。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判断的标准。3.疾病分布了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掌握:五个发病指标和四个死亡指标的英文、定义、计算公式、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及疾病的三间分布。4.现况调查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实例来熟悉现况调查的设计、存在的偏性及其控制方法,如何对其资料进行整理描述。5.队列研究了解:队列研究方法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种类及其资

6、料分析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可能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6.病例对照研究了解:所研究资料的描述方法与指标,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研究设计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和用途,所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性与关联强度的分析方法。7.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分类及其概念,如何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8.传染病流行病学了解: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掌握:流行过程、传染源、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人群易感性、疫源地等概念,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9.疾病的预防与监测了解: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内容和方法。掌握:疾病监测、

7、主动监测、被动监测的概念,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10.院内感染了解: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医院感染的分类,院内感染的传播流行过程。11.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掌握: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RCT中常用的对照方法,RCT的偏倚及其控制,影响预后的因素,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12.筛检与诊断试验了解:应用筛检的原则。掌握:筛检、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正确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筛检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13.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了解: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met

8、a分析的步骤。掌握: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定义和循证医学的基础,循证医学的特点和meta分析中常见的偏倚。14.药物不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其分类,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发展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方法。三 卫生统计学要求掌握:1.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2.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掌握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3.相对数(频率、强度和比)及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常用指

9、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标准化率的概念与计算。4.三个常用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的概念;医学参考值的计算。5.均数及频率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标准误的计算;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的区别。6.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不同设计类型的t检验。7.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8. 2 检验及其应用条件8.不同设计类型的秩和检验的实施方法及其应用条件。9.散点图与线性关系;Pears

10、on积差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的应用条件,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假设检验;10.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与回归有关的基本概念;回归系数检验的意义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1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几种常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12调查设计:常用的调查与抽样方法、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等。第三部分 考试形式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三 满分300分,分值比例卫生学 约30%流行病学 约35%卫生统计学 约35%四 题型比例名词解释 约13%选择题 约50%问答题 约20%计算和/或论述题 约17%五 参考书目1.卫生学(第7版,仲来福主编,人民卫生

11、出版社,2008年)2.流行病学(第6版,王建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卫生统计学(第6版,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咨询电话:陈老师15010350267咨询QQ:1620808662,1737503498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

12、彼。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

13、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

14、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

15、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

16、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