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30380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7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二,一、量筒 1.作用:直接测定 体积的仪器。 2.单位: 。1 mL= cm3。 3.读数: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 相平。,液体,毫升(mL),1,底部,一,二,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原理:= 。 2.器材:天平、量筒、待测液体、待测固体、烧杯、细线。 3.实验步骤: (1)测量固体的密度 用 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在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V1。 将被测物体 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V2。 被测物体的体积V= 。 固体密度 = 。,天平,量筒,浸没,V2-V1,一,二,(2)测量液体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 工作台上,调

2、节 平衡。 在玻璃杯中倒入 ,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把玻璃杯中的 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其体积V。 称出 的总质量m2。 液体的密度 = 。,水平,横梁,适量被测液体,被测液体,玻璃杯和剩余液体,对“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理解 (1)原理: 。用天平或其他工具测得质量m,用量筒直接或间接测出体积V。 (2)测量固体的密度:难点在于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间接测固体体积时,先放入量筒内的水要适量,既能够将固体浸没,浸没后水面又不能超出量筒量程。 (3)测量液体的密度:关键是把“倒入量筒内的液体”作为测量对象。难点在于用“补差法”来测质量。通常先称出烧杯(或其他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1,将待测液体倒

3、入量筒后,再称出剩余液体与烧杯(或其他容器)的质量m2,m1-m2就是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4)设计的方案要遵循两个原则: 有利于减小误差;便于操作。,【例题】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 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

4、该 。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点拨:解答这类实验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图示含义,在图中寻找答题线索。分析思路如下:,解析:(1)按题图所示方法测量时,矿石的体积等于从量筒中倒入烧杯的水的体积,由题图可知,体积为70 cm3。(2)矿石的密度为 2.5 g/cm3=2.5103 kg/m3。从题图A到题图B的操作中,将石块拿出时石块上沾有水,导致减少的水的体积偏大,从量筒中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所以求出的石块的密度偏小。(3)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题中指针偏在分度盘中

5、线右边一点,说明所加砝码过大,应从右盘中减砝码,然后加更小一些的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答案:(1)70 (2)2.5103 偏小 (3)C,1,2,3,4,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C,1,2,3,4,2.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用量筒测盐水的体积读数时的视线,其中正确的是( ),D,1,2,3,4,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小丽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

6、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矿石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她应采取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 A. B. C. D.,B,解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如果用排水法先测体积,矿石上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出的质量偏大,且不利于对天平的保护。,1,2,3,4,4.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A,解析: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力求减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应该先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再测量倒出酸奶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这样二者之差就是倒出酸奶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酸奶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酸奶的体积,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