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030062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细节描写的作用。2、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3、教学课时:一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三、教学流程 1、导

2、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变色龙(板书:变色龙),一种“善变”的动物,自然界中的“伪装高手”,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变色龙变换体色除了伪装,还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2)俄国的一位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板书:契诃夫h),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明确】奥楚蔑洛夫,俄语“疯癫的”,角色是一位警官,代表正义的警官竟然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有趣得令人怀疑。2、检查字词

3、预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看看作者笔下的变色龙究竟是何模样?先解决字词问题。猪崽(zi) 赔偿(chng) 契诃(h)夫 魁梧(w) 逮住(di) 蔑(mi) 筛子(shi) 醋栗(cl) 戳(chu) 欺瞒(mn)乞丐(gi) 径自(jng) 恐吓(h) 下贱坯子(p)3、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请根据你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全文:本文写的是主人公谁做什么事?【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案子。(2)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借助我国的法律规定其实非常容易裁决(出示ppt),不妨请同学们先来审理这个案件。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

4、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1.案件的原告是谁?被告是谁?【明确】原告赫留金;被告一条小狗及其主人;2.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你的处理意见和依据分别是什么?【明确】以客观事实或旁观者证词明确责任,尊重事实和法律。(3)在小说中案件又是怎样发展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位同学带领大家理出案件脉络?(提示: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观察主人公对狗和对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判决当时情况对狗对赫留金处理意见1听了赫留金的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野畜生、疯狗肯定其受害让狗主人受罚交钱弄死狗2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那么小,够不着手指头

5、鬼东西、什么玩意儿、你那指头一定是被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赫留金诬告小狗3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下贱坯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好好教训狗主人4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猪崽子、混蛋,把蠢手指头伸出来怪赫留金自己不好5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狗算了6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不赖、伶俐、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我早晚要收拾你被告无罪释放,恐吓原告(4)结合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奥楚蔑洛夫根据什么来变化的?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明确】1. 警官奥楚蔑洛夫作了6次判决,5次改判。 2. 奥楚蔑洛夫每一次判定案子的

6、依据是狗主人的身份。【小结】本来是一件双方责任非常明确的小事,我们警官奥楚蔑洛夫却将自己的判决结果改来又改去,树立又推翻,果真像他的名字一样疯疯癫癫,他真的疯了吗?当然不是,警官奥楚蔑洛夫不看事实,也不根据法律,而是根据狗的主人是不是将军来不断改变颜色。他五次变色,两种面孔,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典型的一只变色龙。(板书:一只变色龙 两种面孔 五次变色 六轮判决)4、品读细节探讨人物形象(1)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明确】军大衣。(2)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明确】军大

7、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个读、赛读、齐读)奥楚蔑洛夫四次脱穿大衣的细节描写:(1)第1节,奥楚蔑洛夫身穿一件新的大衣出场,这件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用这件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2)第10节,当人群里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脱大衣的动作,一句“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掩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3)第20节,当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警官又吃了一惊,赶紧叫巡警给他穿上大

8、衣。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饰窘态的动作。(4)本文末写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恐吓了赫留金,裹紧大衣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大衣,表明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同时与开头呼应。【小结】文章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3)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 【明确】本性。(4)奥楚蔑洛夫身为警官却以一个善变的小人形象出现,为我们所不齿,同学们你们说他能不能不变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继续对疯癫的奥警官

9、加以研究,看看能不能帮助他改邪归正。从他对将军家的狗的态度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奥楚蔑洛夫也是一条走狗,他是什么样的走狗?有哪些成语是为这些走狗准备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明确】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5、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旨(1)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的一个文学形象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中原因便能水落石出。【背景介绍】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因此,抨击

10、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掲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2)请同学们齐读第1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明确】“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3)浏览全文,还有一些语句也能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从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例:两次写围观群众。“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11、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明确】契诃夫刻画奥楚蔑洛夫是要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4)再次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奥楚蔑洛夫他可不可以不变?【明确】不能,奥楚蔑洛夫必须要变。他要在那种黑暗、腐朽的社会得以生存,采用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生存方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他虽可恨,但作者更想讽刺的是孕育了这种奴性人格的腐朽专制的社会。是当时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这位执法者变成了一条走狗。6、课堂小结:就是这样的一群沙皇走狗忠实维护着沙皇的统治,作者契诃夫深感苦闷,极尽夸张和讽刺来批判着这个黑暗、无聊、腐败的政府和社会。“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7、拓展与延伸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 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殴打赫留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