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0059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比较阅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技比较阅读一、【甲】口技【乙】蒲松龄口技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选自 聊斋志异【注释】清以越:轻亮而高扬。 缓以苍:缓慢而苍老。娇以婉:娇柔而和婉。 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会宾客大宴 会: 不能名其一处 名: 两股战战 股: 反身入室 反: (5)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6)侧目,微笑 侧目: (7)妇抚儿乳 乳:1

2、0.跟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夫呓语A.既出,得其船 B.吾视其辙乱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而试其方亦不甚效。12.指出甲文中首句“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13.开头结尾都交代道具简单的目的是什么? 14.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3分)答: 15.甲文正面描写是 侧面描写的是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一参考答案1、(1)正赶上(2)说出(3)大腿(4)转身(5)擅长(6)偏着头看(7)喂奶 2、C3、(1)宾客

3、们没有一个不吓变了脸色,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直打颤,几乎要抢先跑掉(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不能指明一处。(3)但是试用她的药方却没有什么效处4丶统领全文 5丶突出口技人技艺高超 6丶骗顾客来买药7、 句子:正面: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侧面: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好处: 突出口技人技艺高超作品原文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

4、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5、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作品译文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给人看病。有一个来看病的人,那女子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

6、黑以后向神灵请教。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到了夜里左右,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他的身

7、体像有千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

8、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后来村子

9、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他并没有使用乐器,只是用一只手指捺在面颊上,一边捺一边唱歌,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

10、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11、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二、【甲】口技【乙】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1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注释: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媪(o):老妇人。 阕:止息,终了。 款扉:款,敲;扉,门。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

13、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二参考答案 8.A觉:睡醒。B走:逃跑。 C叩:问。D鼓:弹奏。 9D10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11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12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3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14. 不是,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絮一

14、样,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译文: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鸟都为他的琴声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以弹棉花当作职业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乔山人默默地离开了。三、【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