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0058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汤阴伏道一中 王天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伏道镇第一初级中学王天赋口技教学设计伏道一中 王天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二)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2. 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

2、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识标(1)导入:同学们,起先来欣赏一段小品。(多媒体播放洛桑学艺 )这是1993年青年演员洛桑和博林老师表演的一段小品洛桑学艺。你知道洛桑学的什么艺吗?口技。你会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出示课件)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口技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它是中

3、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表演绝活,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2)明确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3理解首尾两段的基本内容和作用。(二)导问助学(1)走进作者及作品:结合注释,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出示课件)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编者清朝人张潮,二十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人

4、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本学期学过的出自虞初新志的课文有:核舟记(2)朗读课文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情感。(出示课件)少( )顷 犬吠( ) 呓( )语 意少( )舒曳( )屋 许许( )声 几( )欲先走 夫齁( )声起 无敢哗( )者 叱( )大儿声 中间( )力拉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停顿、情感的掌握情况。(3)按课文注释理解第一段课文,解释红色词语:(出示课件)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放置 会:恰逢 但:只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4)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板书)艺人情况、演出时间、舞台布置、表演道具、听众情况、开演气氛。(5)根据提示语找出原句:“艺人情况”:“京中有善口技者”; “演出时间”:“会宾客大宴”; “舞台布置”:“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表演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听众情况”:“众宾团坐”; “开演氛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三)导练致用(1)问题探究: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文眼)是哪一个字?明确:“善”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2、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对表现全文的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四个“一”字,暗示道

6、具简单,侧面烘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术。(板书)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写听众的反应衬托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客人们对这位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创造安静的气氛,是为下文作烘托和伏笔。(2)学习第五段:口技表演结束的情况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出示课件)绝:消失、没有 之:指屏风里面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四)导思互评讨论: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既有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艺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道具,从侧面反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五) 布置作业1、早读:背诵课文第一段和第五段。2、晚自习:(1)完成基础训练第一课时。(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第二三四段。 附 板书设计口技(林嗣环) 艺人情况 演出时间 善 舞台布置 技艺高超表演道具 听众情况 开演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