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9710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十一课主备:单永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2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学情分析: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所以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2、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一、 情境导入沙漠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陌生的,老师这里有几幅沙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对沙漠的感受。的确,沙漠是神奇美丽的,但它又有着狰狞可怕的一面,今天让我们走近沙漠,跟随作者去探寻一下沙漠的奥秘。二、展示预习1注音或填字:玄奘( ) 戈壁( ) 蔚( )蓝 海市( )楼 摩( )擦 凹( )形 干zo( ) 渴不可( ) chu( )穿 汪洋万( )2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3

3、说明文知识复习:1)分类事理、事物 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2)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3)常用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先概括每节段意再归类)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顺序:逻辑顺序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阅读第1、2、3节思考1 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表现有哪些? 2古人为何觉得它觉得可怕?(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明确

4、:因为古代人去一般是单枪匹马去,也没有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上汽车飞机来支援。简要归纳原因(1人少,2条件差)。3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而从古人对沙漠的恐惧入手?明确:集中体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感情,让读者触目惊心,激起探求欲望,引出下文4第2节首句和末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明确:首句承上启下;末句启人深思五、小结这节课讲了古人深入沙漠时觉得它可怕及其原因,如何科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下节课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2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一、复习导入1说

5、明文知识2课文从古人对沙漠的认识说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二、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第4、5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阅读第4、5节,自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1)两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2)“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4)“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5)“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6)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7)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8)为了科学的说明“鸣沙”现象,作者用

6、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9)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0)“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明确:(1)沙漠中 “魔鬼的海”现象及原因;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2)略(3)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光线发生折射和反射,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使人们产生错觉,就变得像湖面了。(4)不完全相同。 “魔鬼的海”是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 蓝天倒映在地上;而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5)承上启下,引出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6)在宁夏鸣沙山,当人们顺坡翻流下来的时候,沙便

7、会发出打雷一样轰隆的巨响。(7)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8)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9)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10)不能,因为成因还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三、拓展探究,激发情感从报刊杂志、电视或生活中你还了解到哪些奇怪的现象?你能不能从科学角度对这些现象作一些解释呢? 四、品味语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

8、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明确: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

9、”,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五、小结全课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沙漠带给人类的并不总是美好,有时它会露出狰狞的脸孔;生活也不总是平平常常,有时也会出现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牢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寻求科学的解释,我们定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六、作业:随笔:生活中的现象(要求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对生活的一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教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