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29121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概要&amp#183;《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上继文心雕龙下启人间词话的一部文学理论经典。它用四言韵诗的形式来论 24 种风格的审美特色,以不落言筌的韵律宣告了中国意境学的真正奠基。 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美学史和哲学史的儒释道合流的趋势。一、 二十四诗品真伪之我见然而,近几年来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却成为疑问,其理由是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晚唐至元代期间确切署名作者和书名的二十四诗品 ,其间只有宋代苏轼曾引用司空图“二十四韵 ”,但这不足以证明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就是司空图,近年来学术界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也产生了许多争论。二十四诗品的

2、真伪及作者问题到现在仿佛也尚未定论, 但是从目前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它不是司空图所作,然而从司空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其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来看,反倒可见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可能性很大。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生于公元 837 年(唐文宗开成二年) ,卒于公元 908 年(梁太祖开平二年) 。在司空图二十二岁前,即唐会昌、大中年间,政局还算是稳定的,少年、青年时期的司空图,日子过得很安稳。可是,此后的人生中,因宦官专权、朝臣倾轧、军阀争夺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再加上灾荒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王朝一天天走向灭亡。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都丢掉了盛唐时

3、期的雄浑豪迈,也放下了中唐时期的沉郁忧国,转于心灵内部营造着自己的清空疏远的静寂的个人空间。身为官僚地主的司空图,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少有俊才,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 ,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生平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司空图虽长期隐居,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开篇,然而“冲淡”之韵居多。这正是作者既期望于社稷复兴,又伤于历史的冷漠的心态在作品中的折射。另一方面,从纵向

4、而言,与诗品相贯通的思想精神也体现在司空图的其他作品中:“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 ”(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 “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这足可见二十四诗品为司空图所作的可能是很大的。最近钟情于茶道,了解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忽然觉得茶

5、也是可以作为二十四诗品确生于晚唐的一个证据之一。茶文化产生之初在魏晋之时,其时天下大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终日高谈阔论,作为饮宴之物的酒使得大多文人都成为酒徒。而茶则可以常饮而保持清醒,于是清谈之士渐渐转向好茶。到了佛教昌盛的唐朝,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形成。虽然陆羽茶经成在唐代初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形成饮茶风尚的是在宋朝,此时茶成为士大夫的普遍饮品。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由此产生。因为茶性淡而味深,体现了道家观念和自得的中国传统

6、人文美学修养需求,其浮散之态可喻世事之情,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认识茶,品味茶,以生命融于茶开始于儒释道合流而更追求人格完善的北宋。晚唐和北宋在人文多有近似,所以二十四诗品体现了“ 思与境偕” 和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但是恰恰是这种茶的滋味,在作品中却始终没有出现茶的字眼。文中有酒,鹤,菊,琴,竹,樵等意象,惟独无茶。二十四诗品广引庄子意象,追慕陶渊明的风神,一切以道家为宗旨,如果历史时间允许,是不可能没有茶的出现的。这足可为证。二、 二十四诗品的文学旨趣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的著作,同时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并能得其神貌,并在

7、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如果说庄周是一位诗的哲人,那么司空图就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于道家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贯通起来。一是道。司空图崇尚老庄,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所以,司空图认为诗歌的意境必须体现这个道。他在二十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 、 “返虚入浑”(雄浑), “乘月返真”( 洗炼 ) , “饮真茹强”(劲健) , “俱道适往”(绮丽),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 , “由道返气”(豪放) , “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 “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

8、无从谈起。二是静。老庄哲学认为要体会道,必须“心斋独忘” 、 “涤除玄览” ,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 诗品中“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高古),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进而提升精神境界。“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 ”清人孙联奎在诗品臆说的判断,把握住了诗品旨意的关键。三、 二十四诗品的审美特点和影响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 ,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 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蕴含着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审美意蕴。它所蕴含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 二十四诗品以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文学史上,标榜“神韵” 、 “性灵”等的重要流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