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25085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候,市场,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布局,20世纪60年代以前东北平原尚未开发的区域的地下分布着永久性冻土(Frozen soil)层或季节性冻土层,每逢夏秋雨季后,常常发生局部的沼泽化。 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1020年的开发,昔日的北大荒 今日的北大仓。,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概况(范围、位置),1、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地理位置,(1)海陆

2、位置:,(2)纬度位置:,(3)政治地理位置:,亚欧大陆 ,太平洋 ;,纬度高,跨度大,地处温带,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相邻,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东部,西岸,影响农业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2、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品种不能种植;且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1)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2)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

3、色大米的优势。,(3)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 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思考,2、地形、土壤: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地形单元相对完整(高原、平原、山地)-山环水绕,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沃野千里,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工业基础好,农牧兴工,工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农业技术优势 发展外向型农业,人口 历史,开发较晚 人口密度较低,地广

4、人稀,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生态破坏小,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 大农业,农业,工业,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经营规模大 绿色农业、 大农业发展,农牧兴工,工促农牧,机械,化肥,工业,原料,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我们可知,东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能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海南岛地处热带

5、,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A,B,C,结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要丰富。 3、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耕作农业区,林业

6、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根据气候、地形、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东北三宝,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鹿茸、人参,苹果梨,苹果,三河牛、 三河马,东北红牛,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森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延边,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辽南,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松嫩平原西部,此外,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柞蚕

7、茧,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填出下表:,活动,平原、黑土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热量不足,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病虫害少。树木成材时间长。,草场质量较好。草原低温期长、降水较少、草类枯干期长。,2、思考:我国东北水稻种植是世界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品种的改良,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就减产粮食20亿至40亿公斤,黑土地风光不再,谁伤害了黑土地,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思考:东北农业将何去何从?,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

8、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耕作农业区)农业发展方向: 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重点: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

9、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区专业化好处: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和商品化经营,利于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商品化的前提。,为什么要实行地区专业化生产?,什么叫地区专业化生产?,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玉米非常普遍,以

10、松嫩平原最为集中。,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玉 米 带,乳 畜 带,棉 花 带,小麦区,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小麦区,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机械化、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活动,2、东北商品粮基地将在我国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有道理。 因为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耕地减少,所以东北商品粮供应越来越重要。,活动,思考:中国

11、耕地总面积可能缩小,其原因有那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用地增加;不合理的耕作导致土地退化;生态退耕;农业结构的调整。,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活动,思考: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防洪、调节气候等。被称为“地球之肾”,以三江平原较为普遍的沼泽地为中心,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栽培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良性共处。,思考: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作用?,有利

12、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种植与养殖互补,充分保持土壤肥力,是一种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形式;还可以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西部草原区(畜牧业区)农业发展方向 :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重点: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结合已学习过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提议。,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 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改游牧为定居放牧,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

13、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 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改良、培育优良品种。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活动,山区(林业和特产区)农业发展方向 :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点: 发展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上图显示了西部草原区和中部产粮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协作,这也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阅读P68第一段,了解什么是基塘农业。,活动,1、根据课文中

14、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地形;地势低平(易积水成塘) 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桑树和甘蔗的生长。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活动,如果把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活动,基塘生产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饲鱼),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