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24818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研究 中期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负责人冯毅毅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首先,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与他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直接相关。1、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人。性别差异,在低年级中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曾将男女孩的性别差异与课堂纪律作了比较研究,男孩在课堂纪律问题上比女孩要“勇敢”得多,违反纪律的次数也明显多。年龄差异,经测试:7-10岁的孩子上课能有效听课的时间只有15分钟,10-12岁的20分钟,很明显低年段的学生比高年段学生容易在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年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外界的一举一动吸引注意力。心理差异,即使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成熟也有很大差

2、异,有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有些孩子心智成熟较晚,总会在不经意间在课堂让自己思想走神。生理差异,这是先天决定的,有些学生在视、听、说方面存在生理障碍,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课堂上容易注意涣散,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差异,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一生都有帮助,教师和家长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最终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2、学生是有感情的人。这里的感情主要指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充满了丰富的感情,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天真,对老师充满仰慕和关怀,感情真挚,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模仿的偶像,有很多学生在刚

3、成为小学生时的梦想就是长大做一名教师,课堂上出现的各种行为很多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表扬能让他兴奋好几天,即使高年级的学生对他崇拜、喜欢的教师也是言听计从,期待自己的行为能引得老师的关注和喜欢,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感到厌烦则大多体现在课堂行为上,轻者体现为懒得参与老师的课堂,重者则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学生和老师最直接的接触是在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除了兴趣、爱好、愉悦、成功感外,还包括自尊、关怀、公平、公正,这些来自教师言行对他们产生的感受,也是决定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是喜欢还是讨厌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两个

4、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轮流扮演操作者和检查者的角色,会有效促进学生对他人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其次,教师的教育策略也能决定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与教师的教育策略有直接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也是一门枯燥单调的学科,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枯燥、千篇一律,极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中也没多大威信,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威信越高学生越不容易在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同时教师课堂上如果只有单调的讲解和过于严厉的言行也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长久积累,学生会慢慢失去前进

5、的动力,最后对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完全放弃学习。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找到学生喜欢的口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既然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为了使学生的差异性成为教学资源,而非障碍,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水平,设计好补救措施在集体授课中,教育起点只有一个,学生的起点却有很多个,我们对没有达到起点基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补救性教学或分层教学。同时遵循学生的各种特征,用适合学生的语言和行为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体验成

6、功的喜悦,简单地说,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对你的喜欢,从而心甘情愿地喜欢学数学。第三,家庭环境也是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两个误区:1、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使得很多聪明的孩子生活能力低下,自制能力弱,心智成熟缓慢;2、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高,不管孩子是不是能够接受,有没有兴趣接受,有没有必要接受,一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什么,最终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单亲家庭的不断增多,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心理学家关于离异家庭子女

7、的行为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些孩子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制力差,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1、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发生比较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要冷静下来,冷处理,切忌用火爆的言行一时意气用事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课堂问题以课后处理比较合适,便于给学生一个冷静的空间。特别是针对那些脾气比较暴躁的学生,教师在处理时如果比较急躁,会让学生更加烦躁,那么整个课堂很有可能无法收拾,致使教师没法完成教学任务,也在全班学生面前失去教师的威信。去年带的一个毕业班,班中有个男孩性格孤僻,脾气又火爆,有次上数学课,一进教室就

8、看到该学生趴在课桌上哭,还大声喘气,十足一副委屈状。当时真有点气不打一处来,如果先处理,这节课肯定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我让自己冷静了一下,走到这位男生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哭得这么伤心肯定是受委屈了,有什么委屈下课后跟老师说,让老师帮你解决,现在我们先上课好不好?这个倔脾气的男孩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委屈没有不闻不问,心里的火气一下就小了,擦了擦眼泪进入了课堂。下课后,男孩的委屈已经没有刚才那么大了,在我的帮助分析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答应我以后尽量不和同学发生正面冲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冷处理不仅不会破坏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事后再处理也使当事学生能降温认识自己的问题所

9、在。2、热处理。所谓热处理,就是课堂上发生的某些问题行为需要教师及时处理,这样的情形往往是比较轻度的,但面又是比较广的,教师如果毫无反应学生的问题很有可能会由轻度变为重度。有时处理仅仅需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就可以带过去,课堂气氛会更加轻松,学生的情绪可以很快调节,特别是面对某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如果教师的冷落反而会引起他更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受到影响。3、巧处理。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间断性思想走神,一般也以轻度为主,可能是窗外的一点响声吸引了学生,也可能是一丝风儿让学生开了小差,这时教师不需要大声呵斥学生,需要巧处理,变被动为主动,用能引起学生兴

10、趣的行为或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恢复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讲话突然停顿、走近学生、用眼神暗示,做个肢体语言,或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来等。千万要避免用严厉甚至恶劣的语言强迫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在这样情况下拉回学生的思路,学生即使碍于教师的威严把手放端正、人坐端正了,但心里是不乐意的,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效率不可能会高。另外,巧处理也指教师对教材的巧处理,教学内容枯燥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注意力由此下降,产生问题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巧处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活动开展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总会不时地发生一些问题行为

11、,低年级尤其如此,如发呆、打瞌睡、玩小游戏、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擅自起立、吃零食等等。在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影响上课。一、防患未然,预防问题行为。学生犯错,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有时是由于无知,或由于不慎,有的问题行为课前就已经注定,而不是课堂活动运行所致。所以,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最好办法,是防止其发生,而不是消极地等其出现后才去处理。(1)制定可行性课堂常规。教室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常规若无视学生的需求与意见,由教师一人包揽,那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服从是被动的或者是强迫的,

12、也许能一时保证课堂纪律,但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不乐意遵守了,那么课堂问题行为就随之出现了,而且有可能比以前更厉害。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这些规章制度,由“他律”转化成“自律”。一旦接受了这些规章制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设法维持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课堂行为,预防问题行为出现的作用。(2)经常调整学生座位。美国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受他们在教学中的座位的影响,而儿童的座位也影响他们的老师和同伴对他们的看法。实验者将儿童任意重新安排座位上时,学生坐在前排是全班最专心的。在重新分配座位时移向前面坐的学生觉得更受到教师的喜爱。根据这项研究结

13、果,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座位的分配和调整,有效地控制和杜绝课堂行为的发生。同时,经常调整座位还能防止学生应与同座太熟稔而不论上下课都打成一片。(3)促成学生的成功体验。学生的成功体验,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低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学生因失败而导致的挫折感和缺乏自信往往是许多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学业上的失败、人际交往中的失败和适应不良等。而培养学生自信最有效的途径是给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力量都无济于事的。”教师在

14、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和经验,避免因教学内容太难而导致的挫折感。同时,教师要善于安排课堂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班集体中,获得归属感,消除不适应,愉快学习。(4)创设多彩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这是因为他们对眼前的学习不感兴趣,这时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像画画、唱唱、演演、说说、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让课堂变得丰富多

15、彩,就可避免问题行为乘虚而入。二、随机应变,终止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1、幽默的语言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大部分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都会有些倦怠,昏昏欲睡,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记忆和巩固更高效。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适逢午后第一节课,很多学生在半节课后就打起了哈欠,课文朗读提不起劲,学到要求创编课文时,能

16、积极动脑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几个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我也即兴来一句“一封写给调皮的瞌睡虫,快快离开我们的课堂吧,不要影响同学学习知识!”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瞌睡虫也随之赶走了。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段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师生融融乐乐,陶陶然于一堂。2、化雨的微笑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看到的不同情形要做出不同的反映,但一定要以不轻易浪费学生的一分钟时间为前提,不能轻易发火,要控制情绪,因为一堂课的基调很重要。习字课上,小虎又在摆弄着学习用品尺子架在铅笔上,一头放着橡皮,一头用手敲击,嘴里还配着音。看得出来,此时,这三件用品在他心里不是一杆炮弹,就是一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