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022791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山大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 述,脑膜炎奈瑟菌 呼吸道传播 化脓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冬春季、儿童,病原学,G-双球菌 鼻烟部、血液、CSF、皮肤淤点 培养的要求 病原体分13群,我国A群占90% 内毒素-致病 自溶酶-菌体自溶 抵抗力:很弱,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传染源,带菌者、病人 带菌者为重要传染源 流行期带菌者可达50%以上,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 由于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很少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病后对该群产生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隐性感染率高 明显季节性 周期性流行,发病机理,细菌数量、毒力

2、机体防御功能 形成菌血症、败血症致全身小血管病变,引起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脑、皮肤、肺、心、胃肠道、肾上腺皮质等广泛受累 脑膜病变为组织充血、肿胀、坏死、出血致颅内高压,CSF浑浊,脑疝 皮肤、肺、心、胃肠道、肾上腺皮等广泛血管内皮损伤相应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2-3日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临床表现,(一)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 1.前驱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皮肤粘膜的改变突出 3.脑膜炎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恢复期:体温及症状逐日改善,临床表现,(二)爆发型:危重,儿童多见,治疗不及时可于24小时内死亡 1.休克型: 严重的全身感染

3、中毒症状 皮肤粘膜淤斑淤点、出血明显 循环衰竭的表现,临床表现,2.脑膜脑炎型: 脑实质损害症状 脑水肿表现 脑疝 3.混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表现,极危重,临床表现,(三)轻型:症状轻微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老年人流脑的特点,实验室检查,(一)血象:WBC、N、Pt (二)脑脊液:压力、外观、细胞数及分类、Pro、糖、氯化物。 (三)细菌学检查:1.涂片 2.细菌培养 (四)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 (五)其他:CSF2微球蛋白、鲎试验,并发症,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 后遗症已少见,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 2.主要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2),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败血症休克型: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预后,预后与临床类型有关 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治疗,(一)普通型 1.一般治疗 2.病原治疗:青霉素、磺胺、氯霉素、头孢霉素等 3.对症治疗,治疗,(二)爆发型 1.休克型: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DIC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治疗,2.脑膜炎型: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治疗脑水肿和脑疝 肾上腺皮质激素 吸氧 药物及物理降温,预防,(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