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频电疗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22077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中频电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第4章中频电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第4章中频电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第4章中频电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第4章中频电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中频电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中频电疗法(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中频电疗法,学习目标 1.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中频电疗法操作技术。 2.熟悉:中频电疗法物理特性、生物作用特点;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 3.了解:中频电疗法分类。,第一节 概述,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MFE)是物理因子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广泛运用于现代康复治疗中。,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 临床上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二、物理特性 中频电流不仅在频率、波形等方面与低频电流有显著的差别,作用于人体所表现出的电化学特性及理化效应也明显的不同于低

2、频电。 1.人体组织对中频电流阻抗低 人体组织对不同频率电流的阻抗不同。对低频电流的阻抗较高,随着电流频率的增高,人体的电阻逐渐下降。,人体组织还具有电容的特性,频率较高的电流容易通过电容。 中频电疗法所应用的电流强度较低频大,可达0.1-0.5mA/cm2,所能达到人体组织的深度也较低频电流深。 2.无电解作用 中频电流是一种频率较高的交流电,是一种正向与负向交替变化较快的电流,无阴、阳极之分。,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在电流的每一个周期的正半周与负半周内人体组织内的离子都向不同的方向往返移动,因此,不能移到电极下引起电解反应。电极下没有酸碱产物产生,电极下的皮肤不会向直流电那样受到酸碱产物的

3、刺激。所以,电极可以大为简化,治疗时即使使用比较薄的电极片也不会损伤皮肤。,3.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人体神经的不应期约为1-2毫秒,每两次有效刺激的间隔必须1毫秒,能够引起有效刺激的电流频率1000Hz。 频率 1000Hz的电流,每次脉冲不都能引起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即部分刺激是无效刺激。 中频电流能够产生兴奋作用是综合多个周期的连续刺激,达到足够强度并处于神经肌肉绝对不应期以外的时期才能引起兴奋。,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中频电流作用于皮肤时,对皮神经和感受器没有强烈的刺激,以阈强度的中频电流刺激时只有轻微的震颤感,电流强度增大时有针刺感,无明显的不适和疼痛。持续通电时针刺感逐渐减弱,电流强度

4、很大时才有不适的束缚感。,强的中频电流刺激引起肌肉收缩时的感觉比低频电流刺激时的感觉要舒适得多,尤以6000-8000Hz电流刺激时肌肉收缩的阈值与痛觉的阈值有明显的分离。肌肉收缩的阈值低于痛觉的阈值。出现肌肉收缩时患者没有疼痛的感觉,故中频电治疗时患者能耐受较大的电流强度,且中频电流电阻较小,可作用到组织深处,在引起强烈的肌肉收缩的同时皮肤无明显刺痛。,5.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各种中频电流作用后10-15分钟,局部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6.对生物膜通透性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在正弦中频电流的作用下,药物离子、分子透过活性生物膜的数量明显多于失去活性的生物膜,认为

5、中频电流可以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是增加了细胞间隙。,三、中频电疗法的分类,根据中频电流的不同产生方式、波形与频率,中频电疗法分为 1.干扰电疗法 静态干扰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2.等幅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中频电疗法的分类,3.调制中频电疗法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4.低中频电混合疗法 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四、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 -即时充血反应:单次作用和停止作用时局部充血反应并不明显,停止作用后10-15分钟局部充血明显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改善:累积效应和自主神经调节。 2.镇

6、痛:即时镇痛和长期镇痛 -即时镇痛: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长时镇痛:,四、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3.消炎 对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机制: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产物吸收和排出加速、局部组织营养和代谢增强、免疫防御功能提高等。 4.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机制:可扩大细胞与组织间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肌纤维、神经纤维得到分离;促进组织收缩、改善血供、促进水肿消散。,四、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5.神经肌肉刺激作用 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1000

7、100,000Hz,波形为等幅正弦的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1969年,我国皮肤科专家杨国亮采用1000Hz音频电流治疗皮肤病,获得较好疗效。,一、物理特性,等幅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一、物理特性,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频率100020,000Hz,在音频范围内,故称为音频电流 音频电流具有典型的中频电的物理特征,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一)治疗原理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 2.提高细胞膜

8、通透性 可使药物分子由于浓度梯度扩散透过生物膜,而且,在2000Hz、4000Hz等幅正弦电流作用下。药物的pH及性质均无变化。因此,可开展中频电药物透入疗法,尤其适用于不能电离或极性不明的中草药。,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一)治疗原理 3.神经兴奋与调节作用 通过综合刺激,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调节神经功能。,(二)治疗作用 1.镇痛 可使皮肤痛阈上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适用于腰背痛、神经痛、血肿、带状疱疹等引起的疼痛。 2.消肿 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音频电疗法具有较好的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治疗后可使瘢痕颜色变浅、质地变软、面积逐渐缩小乃至消失。更重要的是可使瘢痕引

9、起的疼痛、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既有治疗作用又有预防作用。,(二)治疗作用 4.消炎散结 音频电流对慢性炎症、炎症浸润、淤血、血肿、机化硬结均有较好的促进吸收、消散和软化的作用。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汗腺、乳腺的分泌,增进食欲、降压、增强全身情况、调节自主神经和高级神经活动。 6.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引起肌肉收缩,锻炼肌肉。 7.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可以提高药物离子导入人体的速度和量,三、治疗技术,(一)设备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为10005000Hz,临床常用的为2000Hz,或为2000Hz、4000Hz两种频率,目前也有频率可调的音频电疗设备运用于临床 多数治疗机为导电胶的

10、电极,也有粘附式电极和负压吸附式电极的运用。,音频电疗机与直流电疗机连接起来联合治疗 音频电疗机与超声波治疗机相连接进行音频与超声波的联合治疗,(二)治疗方法,1. 单纯音频电疗法 打开电源开关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电极,根据不同电极的使用要求将电极放置在损害部位(或治疗部位)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扭,调节电流强度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有的仪器在结束后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二)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先调节直流电量,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

11、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再关直流电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四、临床应用,(一)适应证 组织增生 疼痛 炎症 平滑肌张力低下,(二)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起博器者。,(三)注意事项 1.患者治疗时不可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 2.治疗时,患者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3.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心脏病患者,电流不宜过强,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

12、良反应应立即终止治疗;孕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临近部位治疗;置入心脏起搏器者禁用。,(三)注意事项 4. 治疗期间,治疗师应注意巡视,发现异常反应及时调整电流强度或停止治疗。 5.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治疗区域的皮肤有无发红、烧伤等异常。及时处理并向患者解释清楚。,超音频疗法,超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 超音频电疗法是利用“超音频”振荡器产生22kHz等幅交变正弦电流,以高电压(输出电压达35千伏)、弱电流(输出电流强度2mA)、火花放电的方式进行治疗。,超音频疗法,此疗法最先为前苏联学者在1982年报道使用,但是国内目前还未开展,超音频疗法,超音频电疗法治疗用的玻璃电极内充有1.332.

13、00kPa(1015mmHg)惰性气体氖,治疗时接通35kV电压,电极与人体接触时,由于电压差较大而产生无声火花放电,同时由于空气电离产生少量臭氧与氧化氮,治疗作用,在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作用下,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 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设备,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输出电流频率22kHz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直径25mm、10mm,用于体表治疗)、圆柱状电极(直径15mm、11.7mm,用于肛门、直肠、阴道治疗),治疗方法,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皮肤或体腔黏膜接触 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无局部痛不适感 每次治疗510mi

14、n,每日治疗1次,610次为1疗程,临床应用,外科疾病 皮肤皮下软组织感染消散期、骨髓炎、术后浸润、血肿、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早期雷诺病、膀胱炎(直肠腔内治疗) 皮肤科疾病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硬皮病、斑秃。,临床应用,妇科疾病 慢性附件炎、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均可进行阴道或直肠腔内治疗) 神经科疾病 神经官能症、血管性头痛。 口腔炎症 牙周炎、牙龈炎,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调制中频电疗法是一种使用低频调制中频电流的方法,输出的中频电流幅度随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15、。 采用此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以低频正弦波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 应用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一、物理特性,低频调制波频率通常为1150Hz,它的波形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等,这是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的最佳频率。 中频载波频率多为2-8KHz,中频电流、电流的波形、幅度、频率、调制方式不断变化。,调制波的波形有两大类 一类是正弦波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 一类是脉冲波 脉冲调制中频电流(见下图),调制中频电物理特性,通常采用四种不同调制方式的调制波,不同的调制方式所产生的调幅波的形式也不

16、同,在调制中频电疗法中通常采用四种不同调制方式的调制波(p72图4-3) 1.连续调制波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调幅波连续出现。 2.断续调制波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调制波与等幅波交替出现,即调制波断续出现。,通常采用四种不同调制方式的调制波,3.间歇调制波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等幅波与断电交替出现,断续出现调幅波。 4.变频调制波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两种不同频率的调制波交替出现,是一种频率交变的调幅波。,各种调制电流可以全波、正半波或负半波的形式出现,各种调幅电流有不同的调幅度。 调幅度为0时,中频电流无调制,为等幅中频电流,没有低频成分,刺激作用不明显。 调幅度的深浅表示低频成分的大小,逐渐增加调幅度时,低频的成分逐渐增大,刺激作用逐渐增强。,调制调幅度的深浅即改变低频电的振幅。调幅度浅时,低频电的振幅小,电流强度变率小,刺激作用弱;反之,调幅度深时,低频的振幅大,电流强度的变率大,刺激作用强。 刺激电流强度变率的大小与刺激电流引起神经肌肉组织兴奋能力的大小成正比。,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一)治疗原理 1.兼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