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20687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行政学说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题目录1.1政治1.2“适当”管理1.3历史研究法1.4比较研究法1.5彭德尔顿法案1.6政党分脏制1.7第四权力机关1.8传统文官制2.1头等工人2.2工时研究2.3时间一动作研究2.4收入分享计划2.5差别工资制2.6高工资2.7军事型组织结构2.8系统的个人化2.9昆斯伯里侯爵式管理2.10过渡式管理3.1安全职能3.2领导3.3权力3.4规定权力3.5个人权力3.6纪律3.7统一指挥原则3.8统一领导原则3.9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3.10人员的报酬原则3.11集中3.12等级制度3.13最理想的社会秩序3.14理想领导4.1官僚制4.2人的异化4.3权力

2、4.4统治4.5传统型统治4.6传统主义革命4.7个人魅力4.8:“常规化”问题4.9法理型统治4.10受过培训的无能5.1政治5.2理想政府5.3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活动5.4由下而上的作法5.5由上而下的作法5.64P5.7POSDCORB5.8正面的职业终身制6.1群体6.2社会团结6.3互相渗透定律6.4整体学说6.5圆环形的反应6.6唤起6.7正值6.8进步6.9个性6.10自由6.11改造权力6.12增加权力6.13权力6.14控制6.15多元化定律6.16真正的国家6.17情况定律6.18领导权扩散6.19功能权力7.1“社会差距”7.2政党7.3“善良的希望”8.1协作8.2协作体

3、系的效力8.3净满足8.4非正式组织8.5地位8.6权威8.7无关心区8.8决策8.9战略因素8.10补充因素8.11领导8.12道德9.1价值前提9.2事实前提9.3满意人模式9.4理性9.5决策者9.6问题空间9.7形式推动的搜索9.8组织行为9.9有限度的决定9.10组织目标9.11权威9.12遵从9.13效率9.14情境9.15事实因素9.16价值因素9.17“松散的连接”系统9.18运作差距9.19最佳压力9.20目标转移10.1中间均衡模型10.2棱柱型社会10.3互惠10.4重配10.5动员性10.6同化性10.7一元化社会10.8多元化社会10.9政治神话10.10功能专一性社

4、会10.11市场一企业经济结构10.12价格不可决10.13非均衡政体10.14异质性10.15形式主义10.16重叠性10.17“外生性”变革10.18“内生性”变革10.19“共生性”变革10.20发展10.21处理权限10.22衍射10.23分化10.24综合11.1领导11.2安全需求11.3社交需求11.4自我实现需求12.1渐进主义方法12.2断续渐进主义12.3“纲要式”方法12.4授权的局部性13.1预算13.2预算的基础14.1“美国使命”14.2组织14.3管理14.4三人条例15.1权变理论15.2系统15.3同等结果15.4环境15.5目标管理15.6技术分系统15.7

5、结构15.8组织结构15.9正式组织15.10。非正式组织15.11一体化15.12指示型协商机制15.13自愿型协商机制15.14。促进型协调机制15.15地位系统16.1凯思斯主义16.2公共选择16.3政府失败16.4短见效应16.5“理性而无知”16.6寻租活动16.7租金16.8政治创租16.9现代社会的寻租17.1路径闭锁17.2国家17.3暴力潜能17.4诺思悖论17.5捐税17.6组织18.1改革18.2不平等的竞争18.3重塑18.4全球经济18.5选民外交18.6波纹效应18.7软国家18.8战略性的思考技能18.9催化性的领导技能名词解释题答案1.1政治:是指在重大而且带

6、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1.2适当管理:政府进行“适当”管理,即是指凡公共事务均应当由政府加以管理,而不是由其他社会组织承担,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政府工作的适当性。1.3历史研究法:亦称纵向研究法,它着重对以往的行政制度、行政思想、行政文化等进行研究。1.4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各国政府之间的横向比较,区别各国行政的类型和特征,鉴别优劣,取长补短的方法。简答题目录1.1简述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含义。1.2简述行政学与政治学的不同。1.3简述行政学研究的目标。1.4简述威尔逊的公共舆论监督理论的内容。2.1简述列宁对泰罗制的评价。2.2简述泰罗写作科学管理的原理的目的。2.3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的

7、方法。2.4简述科学管理的首要任务。2.5简述时间一动作研究包括的步骤。2.6简述泰罗的刺激系统的基本刺激方法。2.7简述收入分享计划的缺陷。2.8简述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概念。2.9简述军事型组织的缺陷。2.10简述职能性组织中规划部门的责任。2.11简述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2.12简述在科学管理下,泰罗的组织概念。2.13简述互利的交换体系的含义。2.14简述工业改善运动与泰罗制的不同。2.15简述吉尔布雷斯夫妇对科学管理的贡献。2.16简述历史上的三种管理方式。3.1简述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内容。3.2简述管理职能的内容。3.3简述从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必要能力的重要性比较表得出的结

8、论。3.4简述从不同企业类型领导人各类能力的比例的比较表中得出的结论。3.5简述管理教育应该普及的原因。3.6简述劳动分工的含义。3.7简述权力与责任的关系。3.8简述领导人员在造就和执行纪律方面应承担的责任。3.9简述制约和维持纪律的方法。3.10简述统一指挥与统一领导的区别。3.11简述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成功办法。3.12简述付酬目的及对付酬方式的要求。3.13简述人员稳定原则的内容。3.14简述对企业领导而言,在为保持人员团结而使用的方法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的危险。3.15简述等级制度原则的基本含义。3.16简述跳板法则的含义及其作用。3.17简述参谋部的作用。4.1简述现代官僚制发

9、展的前提。4.2简述货币经济对于官僚制的产生及发展的重要作用。4.3简述理想类型的官僚行政机构的基本特征。4.4简述等级制的含义。4.5简述专业分工的基本内容。4.6简述行政管理档案系统的基本作用。4.7简述程序、规章和制度的基本作用。4.8简述对行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4.9简述知识的内容。4.10简述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机构的最基本特征。4.11简述在组织机构上,传统型统治与法理型统治的区别。4.12简述同法理型统治相比,传统型统治的行政管理班子的缺陷。4.13简述传统型统治给合理经济的发展造成障碍的原因。4.14简述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合法性基础。4.15简述个人魅力型合法性的试金石。4.

10、16简述个人魅力型统治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他两种统治类型的差异。4.17简述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基本特征。4.18简述个人魅力型统治产生的原因。4.19简述个人魅力型权威从根本上说最不稳固的原因。4.20简述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常规化的几种情形。4.21简述法理型统治的基本特征。5.1简述政府的作用。5.2简述政府发挥作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5.3简述限制国家作用的原因。5.4简述古立克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方案。5.5简述古立克对政治和行政关系的看法及理由。5.6简述古立克的政治、政策和行政三者兼而顾之的公式。5.7简述古立克认为的公共行政领域里的科学方法。5.8简述行政科学的作用。5.9简述科学专门知识的潜

11、在危险。5.10简述对付技术官僚带来危险的方法。5.11简述古立克同美国早期行政改革运动在实行改革的相应策略上的区别。5.12简述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这两大管理系统的共同之处。5.13简述古立克提出的行政改革的主导原则。5.14简述行政组织内部的分工和结合之所以必需的原因。5.15简述通过权威结构进行协调的方式及要注意的问题。5.16简述古立克对P即计划情有独钟的原因。5.17简述古立克对预算改革的想法。5.18简述古立克提议的职业终身制的应用。6.1简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6.2简述运用一方占据上风的途径解决社会冲突的缺陷。6.3简述互相妥协途径解决社会冲突的缺陷。6.4简述整合的意义。6.5简

12、述成功的整合的作法。6.6简述整合失败的后果。6.7简述群体过程与个性表现的关系。6.8简述群体过程与的自由关系。6.9简述福莱特实行全国性计划的思想。6.10简述福莱特对“投票箱民主”的看法。6.11简述邻里群体的作用。6.12简述福莱特对领导的要求。6.13简述不能盲从专家们的建议和主张的原因。6.14简述福莱特注重工业组织研究的原因。6.15简述协调及其作用。6.16简述控制的两个方面。6.17简述领导类型的分类。6.18简述领导的三大功能。6.19简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6.20简述行政官员与专家之间的关系。6.21简述福莱特思想与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区别。7.1简述李嘉图“群氓假设”的

13、内容。7.2简述梅奥对“群氓假设”的看法。7.3简述建立在19世纪个人主义概念之上的经济理论的内容。7.4简述社会和个人解体的原因。7.5简述社会和个人解体的结果。7.6简述社会解体和个人烦扰之间的互动。7.7简述梅奥对资方和劳方的认识。7.8简述巴纳德的组织必须“有效力”和“有效率”的意义。7.9简述梅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7.10简述梅奥对国家有限作用的认识。7.11简述梅奥的对有效的民主政府的要求的认识。7.12简述费城纺织厂调查的发现的解释。7.13简述霍桑研究的阶段。7.14简述访谈的作用。7.15简述梅奥对非正式团体的认识。7.16简述梅奥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批评。7.17简述梅奥的管理方法。7.18简述梅奥与泰罗的比较。7.19简述霍桑试验的巨大贡献。8.1简述巴纳德对人的社会属性的认识。8.2简述人的两种属性对人加人协作系统的意义。8.3简述组织影响个人行为的手段。8.4简述协作体系的内容。8.5简述协作体系的效力取决于边际贡献的效力的原因。8.6简述使协作持续的因素。8.7简述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