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022051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庄小学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科 : 语 文 任课班级: 五 年 级 任课教师 : 侯 正 清 2017年2月26日 20162017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五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每周节数6总授课节数96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1周1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222周1叶公好龙语文天地233周2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1224周2-3语文天地古诗二首325周3牛和鹅语文天地236周4用目光倾听信任227周4修鞋姑娘语文天地228周5凡卡种子的梦语文天地2129周期中复习10周期中检测20162017

2、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五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每周节数66总授课节数96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11周6古诗二首幸福在哪里劳动的开端22212周6-7语文天地囚歌晏子使楚222137-8为了他的尊严语文天地普罗米修斯的故事222148奇异的激光灯光语文天地222159西门豹治邺活见鬼22169-10语文天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321710少年旅行队语文天地2218-19期末全面复习420期末检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 总特点。五年级下册共十个单元,单元主题分

3、别为:龙、书、角度、真诚、心愿、劳动、尊严、火与光、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六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第三、识字、学词、练句 五

4、年级上册曾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也应当成为本学期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一定要想方设法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还引导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练习常用偏旁连笔,还有对对子,都可以结合本学期的阅读和写作继续做下去。如果时间太紧,也可以暂不做。 第四、阅读 在阅读方面,教材一贯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功夫。在这些方面,前四年半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主要是: 1

5、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2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5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6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五年级下册在课文后面的小“金钥匙”中,还提出了新的学习要点,主要是:1自测阅读质量。2写好自读笔记。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升入五年级后又学习了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五年级下册则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3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4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5快速阅

6、读。 6.全套教材在古诗文教学方面始终坚持的观念是:(1)重在积累。(2)注重朗读、诵读、吟咏,而不是传授文学史知识,也不是分析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3)注重整体感受,不搞一对一的直译(教材没有注解)。 教师应提出通过课外阅读主动朗读背诵古诗或名言警句的最低要求,例如: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8首,连同自选背诵的内容,全学期不少于15篇(段),要组织学生互查,作为课外阅读成绩的一个方面。7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表达顺序的教学,不要落实在知识上,而应作为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一个步骤来进行,并作为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

7、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尤其不要离开课文阅读而纠缠在语文知识的概念里,大讲特讲什么是“顺叙”、什么是“倒叙”、什么是“插叙”,硬要学生去分辨哪里是倒叙,哪里是插叙。 8与作者对话。9搞好读书活动。第五、习作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的一贯思路是:1始终认为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是写作第一位的要素,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学生是在写作实践中逐步学会写作的,靠老师讲解、靠学习写作知识不能使学生写出好文章来。所谓“写作实践”,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看”包括观察和阅读,“多练”包括练笔和修改。广义地说,修

8、改也是一种练笔方式。修改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六、综合性学习 五、六年级的目标是:“1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点:1五年级上册指导学生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本学期还应坚持做下去。2组织好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1)应当说,各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

9、些活动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怎么安排,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决定。(2)单元教学内容教师要整体设计,学生也提前制订计划,不要等学完课文再着手设计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总目标与任务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五年级下册,教师仍然需要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前九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

10、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一、总体把握教材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承前启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太窄太浅或太宽太深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前四年半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又应把五年级看成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要把六年级的学习任务一股脑揽到五年级来,加重五年级的负担。二关于学法传统教学主要以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包括各种标准答案)为主。新课程则要求老师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

11、、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上来。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法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三、基础知识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字、词、句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2字词句的学习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实际。3教师要积极(而不只是消极的监督检查)引导,有所作为。四、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高年级写作的要求仍然沿用“习作”的提法,重点还在于体会写作乐趣和练笔。要防止写作教学揠苗助长的倾向,不应用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实

12、验稿)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情分析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生姓名帮扶措施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绩名姓成元单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名姓成绩单元1月2月3月4月期中期末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