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造林方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1722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汇造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碳汇造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碳汇造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碳汇造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碳汇造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汇造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汇造林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攀枝花东区弄弄沟碳补偿活动策划方案2010攀枝花东区弄弄沟系列活动之参与碳补偿 消除碳足迹攀枝花东区弄弄沟碳补偿活动策划方案前 言弄弄沟大黑山风景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和仁和区务本乡,是东区的近郊,也是大黑山景区的后花园。景区距市中心16公里,总面积17636余亩,有仙人洞、仙人湖、濠猪洞、公主坟、狮子岩、芒果园等景点与大黑山相连,具有非常适合周末游、休闲游、健康运动游的品质。为加快弄弄沟休闲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打造近郊休闲旅游品牌,在2010年1月9日“中国奥索卡走进弄弄沟” 打造自助旅游小径活动基础上策划本活动,活动将弄弄沟的近郊、地势、海拔、气候的优势结合时代潮流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2、,融入了碳汇造林的理念,在弄弄沟休闲旅游品牌打造的系列活动中做一个很好的延续。一、相关名词链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汇”。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并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一) 碳汇(二) 碳源产生二氧化碳之源。自然界中碳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另外,工业生产、生活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它们都是主要的碳排放

3、源。这些碳中的一部分,累积在大气圈中引起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打破了大气圈原有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碳汇中。遵循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林业活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造林增汇活动,展示社会责任,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 碳汇造林二、活动策划背景(一) 国际碳补偿行动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号召全球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植树

4、造林,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暖。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林业碳汇活动,为应对气候变暖贡献力量。如开展捐资造林、森林经营和举办“零排放”会议等活动,以消除自己的碳排放,达到“碳中和”。2006年的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成为世界上首届“零排放”奥运会,冬奥会期间产生的约12万吨二氧化碳,在都灵气候遗产项目下,通过林业、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完全抵消。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是一次“零排放”的绿色会议,印尼政府承诺植树造林4500公顷抵消本次会议所产生的5万吨二氧化碳。(二) 我国碳汇的发展现状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综合投资环境、项目经验、国家战略、交易价格等

5、因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国外碳汇买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为了配合京都议定书和随之蓬勃兴起的国际碳市场,2003年10月,新一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正式成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了国家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审核理事会、国家林业局也成立了碳汇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外沟通和对内协调,积极参与国内外碳汇活动。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搭建碳汇信息交流平台,组织专家研究国际碳贸易现状和相关的方法学、管理政策、运行程序及技术标准,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优先区域选择和评价研究,在广西组织实施了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在北京、湖北、浙江、甘肃等省

6、市启动了多个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联合相关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发起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大力开展了以增汇为目的的多项林业活动。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一些科研院校,也对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初步观测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新形式,并加强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三) 我市碳汇的发展现状据国家西部开发办统计,我国西部每年因水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少于1500亿。从重新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出发,长江上游第一座重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在全国首倡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启动了市区视野区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口号,使林业从传统

7、的林区走向了城市。从1998年起,攀枝花将每年的6月29日定为植树节,开展万人植树造林活动。市林业部门针对攀枝花属干热河谷区、气候干旱、土壤条件差、植树造林属世界性难题开展科研,筛选出台湾相思、印楝、金银合欢等适宜树种,提高植树成活率。市里还结合农业开发,鼓励农民承包荒山种树种草,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三、活动的意义(一)宣传低碳理念,努力增强社会责任,共建绿色家园从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高度出发,以“政府搭台,宣传引导,社会参与,自觉自愿”为原则,组织各大新闻媒体,搭建网络参与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普及林业碳汇与碳中和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林业应

8、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激发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的社会责任感与热情,吸引更多的企业、团体、组织或个人志愿参与活动中来,全民携手共建绿色家园,努力把攀枝花建成长江上游的一座绿色生态城市。(二)完善攀枝花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全社会共享的,政府应按照森林提供的生态价值实行补偿,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生态补偿的实质。在政府财力尚不足以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完全补偿的情况下,以森林碳汇效益补偿为突破口,完善攀枝花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使其逐步贴近补偿的生态本质,贴近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三)以“碳化造林”为契机,推进弄弄沟近郊游近郊游与传统旅游项目不同,它吸引的主要是本地居民,重在放松身心,回归自然

9、,因而“参与性”是它的灵魂所在。在次基础上充分利用弄弄沟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碳化造林”相关活动的开展,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鼓励各个社会组织、企业、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碳汇纪念林,丰富近郊游的内涵,塑造弄弄沟可持续发展的近郊游品牌。活动概述一、活动主题参与碳补偿 消除碳足迹二、活动时间2010年7月3日三、活动地点攀枝花市东区弄弄沟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攀枝花市旅游局 攀枝花市东区宣传部 攀枝花市东区景区办策划单位:攀枝花市沟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五、活动内容通过围绕“碳汇造林”为主题的,网络与现场活动的组织,六、主体活动2010攀枝花东区弄弄沟碳汇造林活动开通碳汇网络平台开展林

10、业碳汇造林碳汇知识碳足迹计算器低碳生活创意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低碳生活创意颁奖仪式碳汇造林绿色公益市集闲置物品互换(一) 网络推广部分为公众提供了解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知识及其相关政策动态、知晓日常生活碳排放、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的网络平台。公众通过网站上的碳排放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够计算出家庭日常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并可换算出需要栽植多少棵树以中和这些碳排放。通过网络生动的演示形式,使公众更为深刻地了解林业碳汇理念,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通过低碳生活创意、绿色公益市集等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的开展,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具体内容为:1、碳汇知识2、碳足迹计算器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

11、体的“碳耗用量”。碳计算器自动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要完全抵减它所需要种植的树木棵树,当市民在了解自己的碳足迹后,可以选择通过认购由植物造林产生的核准减排量(VER)或植树,使自己的碳足迹归零,实现“碳零排放”的生活。3、低碳生活创意网络征集以围绕“低碳、我创意”提出的生活小妙招、低碳金点子,激发社会公众低碳意识,倡导节能减碳,在生活中融入低碳创意,实践低碳生活。在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的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展示创意的平台,展现公众在低碳方面的创造力。4、绿色公益市集闲置物品互换鼓励市民通过在线提交,将个人闲置的物品发布到绿色公益市集上进行以物易物,无需用金钱交易,便可用自己闲置不用的物品换到自

12、己需要的物品,通过互相交换二手物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优化再次购买行为”,减少碳排放,为绿色环保事业做贡献。5、碳汇车贴私车的激增是中国居民目前主要的碳负债来源之一,扩大活动的宣传,鼓励和动员车辆使用者购买碳汇车贴,为其机动车贴上“绿色车贴”,帮助车辆使用者实现碳中和,以消除自己开车所产生的碳排放。倡议汽车经销商捐资用于打造自己的碳汇林,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绿色形象。(二) 现场活动部分引导社会公众通过正确渠道自愿加入造林增汇活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具体内容如下: 现场活动 A 绿色公益市集 B 低碳生活创意展 C 活动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议程 主持人致欢迎词、介绍活动流程;攀枝花市东

13、区政府领导讲话;参与活动的群众代表演讲; D 碳汇造林、碳汇车贴 由攀枝花市东区景区办牵头,以弄弄沟村委会负责为原则,指导参与活动的单位、团体以及个人在攀枝花市东区弄弄沟开展黄檀树苗的认购种植活动。 颁证发放车标认购种植树木认购活动按照以下几点要求开展: 种植规划 种植树木品种:黄檀树500株。黄檀(Palbergia hupeana Hance.)豆科树种,材质优良,木材横断面生长轮不明显,心、边材区别也不明显,木材黄白色或黄淡褐色,结构细密、质硬重,切面光滑、耐冲击、易磨损、富于弹性、材色美观悦目,油漆胶粘性好,是运动器械、玩具、雕刻及其他细木工优良用材。黄檀为阳性深根树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都能生长,无论山区、丘陵均可造林。该树种有生长较慢、分枝多、分枝低的特性,为促进树高生长,形成良好的干形,造林密度宜稍大,株行距33/3.53.5米。采用水平带垦挖大穴栽植,穴径100厘米以上,深度80厘米,回填表土。建议活动前期可以考虑对种植区做整体规划、挖凿树坑确定种植位。工程造林施工设计表造林密度(米米)需苗量(株)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