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15177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诵读欣赏《乡愁》教师用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欣赏乡愁导学案 教者:九(2)高广喜导入(直接播放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教师板书:乡愁余光中)听了歌曲你想说点什么?这种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绪,我们常常称之为 “乡愁”,难怪元代的马致远能吟出“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情感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余光中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如此具体感人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乡愁,看看导学案上的目标定向,圈画出里面的关键词语,出示课件,齐读目标定向。目标定向1、了解诗歌结构,理解诗歌乡愁的内容。2、结合文中四个意象,体会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3、理解乡愁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背诵乡愁。下面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进行个体学习个体学习资料链接

2、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吟诵:下面我们再来听遍名家的朗诵:要注意语调、语速,并用笔标记出停顿和重音。2、学生轻声练读诗歌两遍。3、展开想象,再现画面。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请概括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师讲解:第一小节:少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寄托相思;第二小节:成年后,为了生活,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难得回家一次;第三小节:生

3、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4、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四个诗节的顺序可以调换吗?文章四个诗节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这是一首抒发不同年龄段的乡愁诗,是按照时间顺序成文的,各诗节之间的顺序不能调换。(板书关键词)小时候思念母亲长大后思念妻子后来啊孝子之心而现在热爱祖国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课堂交流画面,指导朗读:5、第四节提示:此时作者已是白发苍苍、老态龙

4、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但不久的将来,大陆台湾一定会统一!在示儿中,诗人陆游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师范读,生齐读。师点评。)5、整合: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让物象去说话,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借

5、物抒情”(板书)的写法,这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同伴互导1、小组内交流“个体学习”的成果,组长指定12名同学回答,有疑问处组内讨论。组内产生的共同疑问准备在全班讨论交流。2、组内指定34名同学朗读诗歌。要求读音正确,富有感情。教师解难全班交流“个体学习”的成果,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1、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师:下面老师划分了第一节,同学们来读一下(课件展示第一节的节奏及轻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3、解决小组产生的共同疑问。作者表达的仅仅是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愁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深入理解第四节)3、品味语言,鉴赏

6、诗歌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邮票母子深情(浓烈)船票夫妻恩爱(热烈)坟墓生死悲痛(巨大)海峡思乡哀愁(深沉)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小结: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练习检测有感情背诵诗歌补充学习那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向朋友推荐这首诗,你打算怎

7、么写推荐的理由?向读者推荐乡愁,阐述理由。(乡愁选择了四个独特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意象不仅含蓄深刻,富有美感,而且与作者的经历紧紧相连,富有时代与历史气息,是诗人对乡愁的独特感受。)其一、美在意象,例如:我推荐余光中的乡愁,我推荐的理由是:它将抽象的乡愁化为具体的意象,感染力很强。乡愁本身是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空间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我推荐的理由是:乡愁中的四个意象典型而贴切,虽然简单却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邮票”让人联想到寄信、写信,联想到信上倾诉的思念,联想到孩子想家的心情,联想到母亲凝眸的眼睛,联想到寂静的深夜,一轮明月下,母子天各一方的思念。 我推荐的理由是其二美在结构:乡愁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这首诗四个诗节都很整齐,字数相等,句式一样,只是个别词语不同,结构均衡匀称,每节诗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四次重复,形成回旋往复,反复咏唱,委婉动人。其三美在情感,“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交融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