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14830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 孙邦利 复习内容:议论文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考的题型。2.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复习重难点:了解议论文要点,掌握出题规律及答题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现代文阅读,历来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所占篇幅最大的一个板块。而在整个现代文阅读板块中,议论文的阅读又占有重要地位。掌握议论文答题技巧,对初中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知识点就是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考试要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

2、好处。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二、讲授新课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作者对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或主张。考点剖析: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指导: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

3、论述。论点最容易出现的位置: 题目开头结尾 2.分析论点在开头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注意语言提示:有些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3.判断论点的标准:是一个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4.注意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论点与论题的混淆。论点:作者对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

4、或主张。而论题是作者议论的话题。(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论题不是论点)5.把握中心论点的方法:看标题:有些议论文,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抓中心句:议论文与说明文一样要特别注意每段的段首句,它可能起到统领或概括作用;就像记叙文中应特别注意抒情和议论的句子一样。只要从文段中找到段首句,看看这句话是否统盖全文,就可确认。如得道多助 失道多助开头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论点。自己归纳:用以上的方法不能找到中心句,就只好自己归纳,这种情形很少,考试时一般不会有。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

5、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1.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历史事实以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法则、规律、名言警句、诗句等。2.分析论据的作用答题技巧:明确其论据类型。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答题模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

6、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1.论证方式论证方式分立论与驳论两种。立论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2. 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 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答题思路:举例论证:本文(段)通过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论证 引用名人的理论、科学上的公理定律、人们公认的常理、名言、警语等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答题思路:道理论证:本文(段)通过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对比论证 通过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

7、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作者论点的一种方法。答题思路:本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证明一个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本文(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3、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议论文三要素及其答题方法、技巧,理论更要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4、 布置作业 完成2016年中考阅读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

8、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

9、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2.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