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1481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魏天荣 单位(学校):内黄县亳城一中 授课班级:九(1)班章节名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三学段(79年级) A级本节课教学目标:1、熟读全诗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2、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9-19-29-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1

2、)掌握诵读古诗的方法;(2)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熟读全诗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2.品读体悟。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1. 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2. 课堂展示。3. 教师拓展延伸。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9-19-29-3 9-4 9-59-6 9-7 9-8 9-9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 件1-1

3、课件2-4课件5-6导课课题学习目标作者简介问题设置分析情节了解形象拓展提升体会情感启迪收获BDEdGbJ G I JAHbCEB F FHGF引起兴趣展示明确重难点了解作家作品扫除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理解部分诗句含义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10分20分15分自制自制网上下载自制网上下载自制自制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4、.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秋风破屋 痛惜 痛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群童抱茅 痛心位卑未敢忘忧国长夜沾湿 痛苦 期盼广厦 痛忧 忧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同学们,一提到杜甫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了解杜甫)。和他的赫赫名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甚至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像样的房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

5、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残酷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 始 多媒体 画面一诗歌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节课老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为大家制定了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纠正字音,把握节奏。,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再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新课结束 始媒体的应 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 动课

6、堂 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多媒体画面二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交流,深入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展示.多媒体画面三、四设计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思考、交流、展示、补充。二、初读感知三、 研读赏析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掌声多媒体画面五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多媒体画面六假如你是一位电

7、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结束 四、拓展练习五、布置作业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9-19-29-39-4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解词:见: 庇: 丧乱: 安得: 突兀: 何由彻:2 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 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 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 “倚杖”与“_”相照应.3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的情状,既显示_之

8、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表示宁愿“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4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案: 1通“现”,出现 保护,庇护 指安史之乱 如何能得到 高耸的样子 略 2安得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风怒号。 唇焦口燥呼不得 老无力 3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 4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5(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

9、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形成性评价(1)知识与能力部分练习题,学生掌握较扎实。(2) 再读思考题,部分学生概括总结不太完整。(3)拓展思维,相当于一个小的口语交际,我班学生在这一方面仍需提升。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整节课书书声朗朗,效果极好。 二、这节课的成功之二在于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摆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这样一个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一门也是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我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品尝了失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开头初读把握较长句子的停顿时,对学生朗读节奏划分的指导不够,以致在这一环节耗时过多,影响了下面的教学环节等等。这些都有待日后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