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1480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考点训练 教学目标: 1、确定文章和语段的论点。 2、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导入 1、该语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效果。 2、读题明确要求:(1)判断论证方法 (2)效果(作用) 3、复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学生板书) 4、论证方法的作用:证明论点(板书) 过渡:大家对于这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还是比较熟悉的,对于它们用来证明观点的作用也 是清楚的,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会混淆,其实归纳论点和判断论证方法是有规律可循 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寻找、归纳论点 (一)阅读学问和智慧 ,找出每段的论点,在原文中划出

2、来。 1、明确:(1)注意第二节论点的归纳,没有现成的语句,是个问句,不能成为观点句 (论点是个判断性的陈述句) 。学生会归纳成,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概括不全面。所 以应该是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学问。但是不够简洁,最后归纳 为:学问与智慧不同。与第一节观点一样。 (2)最后一节两个句子的区别:学问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和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而且更需要智慧的确定。后者包含前者,表意更加准确和全面。 2、总结寻找归纳论点句的规律:在语段的开头或者结尾;语言表述时是个判断式的陈述句; 内容为表达作者的看法。 (二)研读第三节,说说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明确:举例论

3、证。读读相关语段 2、请学生说说如何判断的? 规律:(1) “譬如” ,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类似的语言表述:以 为例,例如,这些事例 等) (2)可以概括为具体事件。 (某人某事) 请学生概括事件,注意语言形式(概括要全面完整,3 个事例,语言要简洁) 小结(板书: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 ) 能否证明观点?用举例的好处:具体。 (板书) 完成作用的表述:举了 例子,具体证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这一观点。 (学生 说) 3、判断是否是举例论证: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 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成功季羡林 明确:举例论证 规律

4、:“以我为例” ,事件:季羡林被清华派到德国留学后学有所成(概括要清楚)能证明 观点。 小结:可以是别人的事例也可以是自己的事例(要为大家所公认或者熟知) 。 完成表述作用:具体证明“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这一观点。 判断:以我为例,如果给我这样的机遇,派我去德国留学,我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2 明确:不是,只是假设的情境,不是确凿的事实。 小结:(1)举例论证中语言表述形式:以为例,例如,这些事例等 (2)事例可以概括为某人某物某事某现象,具体而确凿。可以是别人的事例,也可以是自 3、明确:对比论证 规律:“不然” (类似的语言:相反,但是,与 不同,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人,不是

5、 而是等)不同的对象,不同阶段(把 与 形成对比) ,有很大差异,不同事例、不 同道理、不同的比喻都可以形成对比。 把差异很大的对象放在一起比较说理的好处:突出 完成表述作用:把 与 形成对比,突出论证 还有什么地方也运用了对比论证?练习 (三)研读第四段 (1)明确:比喻论证, 如何判断 好处:生动形象 小结比喻论证的规律:两个对象(本体喻体,把 比作 ) ,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与对比的区别) 语言表述时会用:好像,好比,恰如,如同,犹如等,生动形象 完成表述作用: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练习 寻找还有什么地方也是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四)关于道理论证 (1)讨论:第三段中还引用了

6、赫胥黎和爱因斯坦的话,是否是道理论证? (2)明确:能看出智慧的重要性,但是不直接,不能直接证明观点,比较含蓄。我们可以 认为只是作为事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道理论证。所以不是引用的话或者文段都是道理论 证,要看是否能直接证明观点。 (3)出示例子比较,如果这个句子放在原文第三段中是否是道理论证? 斯宾塞认为:“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 ” (道理论证) 小结道理论证的规律:语言表述一般直接引用,有引号,有出处。内容为,经典著作中的 语段语句,名言警句,公认的理论,谚语等(引用了 ) 过渡:我们发现在一个语段中会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要审清题意,有针对性地回答

7、。 (五)考题类型 1、请学生出题 2、出示常规题型 (1)语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哪种,哪些,主要等)有何作用?(效果) 明确:表述时要把涉及到的论证方法分别表述清楚。 主要采用哪种?(使用的次数,篇幅来判定) 3 (2)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划线句)?(写这些内容有何目的等) 小结:考虑论证方法还是要关注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论点的位置一般在使用论证方法的语 句的前面或者后面。有时也要关注语段内容,使得论点表述更加明确,另外还要关注文章 的中心论点。 附: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 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

8、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它 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 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 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 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 ,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 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 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

9、说他没 有智慧吗?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 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 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 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 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 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 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 “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

10、,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 头狗” ,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 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 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 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 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 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 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 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 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 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 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 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