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艺术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1476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与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与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与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与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与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与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理与艺术 091401133李超 李超123十六讲 形中有真意在这节课开始前,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哲理性的雕塑,特别是它的题目自然在科学面前除去面纱,表现一个艺术家对科学的尊崇,以及自然法则的奥秘会被科学揭示的真理。由此施老师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雕塑。老师从两部分展开:雕塑与空间、雕塑与科学。雕塑是最能够表达出形体与空间、质量与空间、以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又可分为空间中独立的圆雕和浮雕。前者代表作有维纳斯和拉奥孔,质量与形体界线明显,空间重载了形体。雕塑的历史同绘画一样,是从具象雕塑走向抽象雕塑的过程。从具象雕塑中,我们总能发现一种或是英雄或是平民或是智慧

2、的具体形态,总是给人一种具象的感觉。但当雕塑走向现代雕塑时代,他完全是靠一种抽象的形体、几何的形态来表达出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要考察雕塑的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的美感,可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狭义相对论的时空图景:空间收缩、时间膨胀。第二个所谓改变世界的方程式,质量与能量E=mc平方。第三个广义相对论的,空间与质量相互关联。给我深刻印象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他打破了传统雕塑空间包围实体的概念,让我感觉到空间是倾注到质量上面的,而质量可以围绕着空虚的空间,空间与质量相互作用,这恰好是广义相对论的思想。施老师剪开莫比乌斯曲面中间的红线,发现它竟然没有被剪断,而是成为另一个莫比乌斯曲线,这让我感觉很神

3、奇 ,科学的真理并不遥远,他的奥秘就就在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 十七讲 风从东方来西方艺术起源于西方思想,是一种宗教性文化,它的发展思维方式是逻辑演绎式。东方文化讲究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情怀,一种出世入世的一种人生态度,讲究的是一种感悟性、归纳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必然对各自的艺术产生不同的范式,产生不同的创作理念,这种不同的范式,就体现了东西方对于时空不同的理解。西方创造透视学原理来看世界,中国画家从来不用透视原理组织空间,但找到了组织空间的另外形式,即将自我和观赏者都组织于空间之中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超级视点。中国画不会表现刹那间的感觉,而是表达一种永恒的时空观念“乾坤

4、千里眼,时序百年心”,一种深邃,多角度看自然的观点和永恒的理念。西方艺术总是在仿造实在,总是去写景 ,表现出真实的自然,而不是内在的想象,构筑的是“眼见为实”的空间。而中国艺术总是在创造实在,表现出内在的想象力,而不是外在的表现,构筑心理空间。而东西方文化开始交流的时候,艺术家创造出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作品。代表人物如莫奈,塞尚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自觉流露出中国写意画的那种朦胧感。而受西方文化影响,东方艺术家的作品也体现西方艺术的写实主义,代表人物徐悲鸿,引入西方艺术滋润中国艺术。而在东西方科学上的交融上也是如此。中国文化提出来动态的宇宙观,与现代宇宙图景不谋而合;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与现代物理

5、学对“真空”的概念不谋而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整体论的思想,与现代对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思想不谋而合。 十八讲 科学艺术家核子碰撞实验结果研讨会是学术性极强的会议,而李可染为其做的宣传海报,通过两头静止水牛的对撞,“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很形象很艺术的描绘了实验的图景。相似的有“复杂性与简单性”的研讨会宣传海报,吴冠中先生用一幅色彩斑斓的油彩画“流光”,生动表现了物理图景。所以说物理与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放眼西方,埃舍尔,荷兰图形艺术家,他的创作很大程度来自数学灵感,国际数学协会曾为他专门举办个人画展,是现代艺术史上史无前例的。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像彭罗斯三角形等数学图形,是科学

6、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李政道先生是科学与艺术大家,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他做的一座雕塑,采用中国传统太极图的构成形式,嵌入了现代雕塑的一些表现形式,利用传统的点线面运动变化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解释了科学去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一种境界,以及正负电子对撞的科学的图景。他的画作也充满灵气,表现自己对科学、自然的理解。科学与艺术可以说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科学家与艺术家,在自己各自的领域中,都经历了从观察自然,到描绘自然,思考自然的平行的创作历史,共同构筑出科学与艺术发展史上的座座丰碑。科学家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他的最高境界是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艺术家是表现情感真实存在的科学家,他的最高境界是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之浪漫情怀。感谢施大宁教授为我打开的艺术与科学之门,我觉得我们可能成不了科学家或者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在人生路上,用一种科学的思维去认知自然,用一种艺术的情怀去看待科学,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感谢本学期施大宁教授的精彩授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