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21476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蒹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 葭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诗经中非常优美的抒情诗蒹葭(板书),共同体会其中的无穷魅力。二、 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1.师:要读好诗文,首先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投影)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请三名同学读三个章节)2.师:大家在朗读时,是否注意到诗中的 “叠词”?它们是?3.师:用叠词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以“苍苍”为例来看看(1)它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知道的?(你是一位会学习的孩子)(2)能否换成“茂盛”?为什么?(若学生答不出,比较朗读)(3)用叠词读来更有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4)拓展:诗词中用叠词的典范毋庸置疑是李清照声声慢“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除了有节奏感,还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4.师:另外,大家看看第二、三章节与第一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若生答不出,师带读第一节相关内容,一二组呼应读第二节相关内容,三四组跟读第三节相关内容。(每句读两遍,形成循环往复的气势)6.师:三章结构很相似,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换了几个字而已。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重章叠唱(板书)。在反复吟唱中深化意境,渲染情感。7师:现在让我们齐声朗读,一起体会这首诗的音乐美。(板书)三、再读,体会诗的情感美。1.师:同学们的声音响亮,朗读的节奏也很好,但这还不够,要想读得更好,我们要读懂诗歌,理

3、解大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那这首诗到底些什么呢?(投影)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诗歌,对照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2.师:哪位同学能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3.师:大家表现得都不错,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这首诗描述追寻意中人的情况,在追寻过程中,主人公的情感是一成不变的吗?(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思考:在追寻的过程中,主人公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1)幸福、憧憬、欣喜。(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特别是“在”字语气肯定,确定伊人存在,充满信心追求,朗读时要拖音;尝试添加感叹词。所谓伊人,啊!在水一方(2)焦急、

4、惆怅。(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宛在水中央”等,尝试添加感叹词。 唉 !宛在水中央。(3)空虚、失落4.(1)体会“为霜”“未晞”“未已”的作用时间的变化,主人公长时间的等待;(2)体会“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等句的作用前方艰难险阻无穷,漫漫征途不尽,主人公既顺流,又逆流,百般追寻,执著无悔(板书)。5.师小结:面前真是一条伤心的河。这一边,是他单相思的身影;那一边,是伊人美丽的身姿。这一边,他执著无悔地追求;那一边,是恋人依旧美丽却更加朦胧的身姿。主人公会追求下去吗?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种执著无悔正是蒹葭这首诗传递出来的独特

5、的“情感美”(板书)。6.师:我们以第一章节为例,试着读出这种情感美。四、三读诗歌,品味诗的意蕴美。1.师:让主人公如此执著无悔追寻的伊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伊人呢?(投影)请同学们吟哦讽诵,结合诗歌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秋日的江边伫立着一位 的姑娘。(美丽、可爱、朦胧、神秘、圣洁、可望而不可即、若有若无、飘渺)(点拨:你从哪里看出来可望而不可即的(若有若无)?三个“在”;三个“宛”)师小结:伊人是令主人公一见倾心的。诗人一次又一次地执着追寻她的行踪。而她却飘忽不定,如幻中影,如云中雾,如水中月,如镜中花,虚幻缥缈(板书),可望不可即!这是本诗的朦胧美(板书)2.这么朦胧美丽

6、的伊人,诗人把她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呢?3.反复读三句景色描写,思考: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4.师:这秋天的早晨里有茂盛的芦苇,未干的晨露,潺潺的秋水,烘托出一种凄凉,萧飒的氛围。所以,我们在读这三句环境描写时,语调要低,语速要慢,咱们试着读一读。5.师:这种氛围与诗人寻访未果、失望惆怅的心情相互吻合,创造出凄清迷离(板书)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意境美。(板书)6.探究主题: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美好的,更是朦胧的。我们一般理解为是男追女,但你能从诗中明确知道主人公的性别吗?那主人公追寻的仅仅是爱人吗?(投影)朱熹说:所谓伊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不可得者,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7、你是否有新的理解呢?7.师:是啊,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感悟到古人对美好事物、对理想的追求主人公长时间艰难、辗转、不懈的追寻,伊人由“水中央”到“水中坻”到“水中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待自己的“伊人”,也应该执著无悔地努力追求,成功固然值得庆祝;即使失败,也无需遗憾。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2500年以来,蒹葭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吸引了众多的追捧者,激励着人们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有很多的歌手、作家、电影制片人都由蒹葭寻找灵感(投影)。接下来,我们闭上眼睛聆听,静静感受蒹葭这千年古韵渺远迷茫、缠绵感伤的迷人芬芳吧。8.师:多令人陶醉的歌曲啊,我相信,此时的我们再来吟诵蒹葭会有更深的感受吧。试着就老师提供的音乐感情朗读。9.师生、生生演读。五、四读诗歌,传承经典。师:他们读得多好啊!同学们,起立,让我们满怀对古人的崇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也用最深情最饱满的声音来诵读这首古老的优美的歌谣吧。如果你可以,就放下诗文背诵;如果你愿意,可以摇头晃脑。六、小结:邓丽君那婉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但诗经中的诗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装在心里,用各种方式吟唱这些古老的歌谣,让他们传唱不息。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投影)七、板书设计: 重章叠唱音乐美 执着无悔情感美蒹葭 虚幻缥缈朦胧美 深婉凄迷意境美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