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021044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园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爱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胜境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营造气氛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介绍作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喜爱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

2、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四、字词正音: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五、朗读课文:1、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3、朗读比赛(男生VS女生)六、品读课文: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

3、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7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七、研读课文: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2、思考文章结构3、研究文章主题八、文言知识集锦: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5、古今异义:6、一词多义:九、作业

4、设计:(一)练一练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是 , 时著名诗人。 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 、 、 、 桃花源的情形。 2、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二)仿一仿成语:望洋兴叹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进行仿写。(三)写一写写一写你心中的世外桃源十、结束语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他也应该无比欣慰!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奋斗不息。古者如墨子、屈原、杜甫今人如鲁迅、方志敏、焦裕禄等等,举不胜举呀。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了人们的理想的化身,衍化成了一种“桃源情结”。我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理想勇往直前。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逐一咬文嚼字,无处不让人感到此文美不胜收:叙事简洁, 情节曲折;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韵律美。它既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又是一首动人的曲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