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021043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桃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 九年级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醉翁亭记课时安排 二第 二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教学目标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前准备教学环节内容设计意图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 “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解

2、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谁(给命名) 6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 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 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7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8.背诵此段。 9、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1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3、“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学生自读第二段,教师点拨。 要点: 4.炼字:开、归、暝、发、秀、高、洁、落、出、乐。 5.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解说: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

4、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 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6.背诵此段。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2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

5、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

6、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3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做完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