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020301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0.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兼职教授 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华东师大艺术教育学院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校 校长 张彦昌,兼职导师,学校在27亩土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里办学,是标准的数字化校园,学校各类设施标准高、项目全,能够代表现代一流学校。,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其中在编160人 有50个教学班,小学27个教学班,中学23个教学班 杨柳青路分部承担一年级至三年级的17个教学班 目前全校学生总人数达到1876人,对教师和课堂的新认识,对不同的学校而言,骨干教师是相对的。但是,无论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骨干教师的支撑。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是学校重

2、要工作的承担者,是学校领导的左膀右臂,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领跑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家长心目中爱戴的好教师,当然也是收入相对较高群体。,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构成,中层干部,备课组长,各级各类评优获奖教师(社会组织机构)等优于一般教师的教师,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培养,骨干教师的特征,教师培养,怎样做一个好教师,培养重点,主要途径,专业知识的丰厚,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不断自我更新,从而达到师生的相得益彰,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对学校核心价值和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深刻理解,首要条件,教师培养,1、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集

3、体学习,分组学习,课堂实践,学科建设,课堂是主渠道、主阵地、制高点; 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 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 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艺评价的主要途径在于课堂; 质量在提升的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质量课堂”的缘由,学科建设,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障碍: 考试制度改革不完善; 教师观念转型不到位; 教师理念建构跟不上。 突破:彻彻底底转变观念,自我提升发展。,“创建高质量课堂”的突破口,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一 观念转变: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二 备课

4、改革:从单打独奏走向合作分享,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三 问题导学:学生体会思维飞翔的乐趣,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创建高质量课堂”之四 学生先学:带着理解与问题走入课堂,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五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可靠依托,“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六 展示对话:给课堂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七 课型创新: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舞台,“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八 课堂模式:构建学导型思辨课堂模式,“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

5、设,“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九 寻找规律:发现那些隐藏于经验之中的规律,“创建高质量课堂”的做法,学科建设,观念转变: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 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学科建设,“先吃后尝”策略。“吃”就是指行动,“尝”就是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师要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认识。 “边吃边尝”策略。 “先尝后吃”策略。,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学科建设,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改革的趋势是”教”的课堂必须转向“学“的课堂。教师观念深度转型将是从”形”转走向”心”转。 具体说,涉及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

6、的转型。 如在学习观上,应当让学生由单纯被动学知识走向学会知识;在教师观上,教师要由”蜡烛”变为”打火机”;从师生观上看,教师应由”对手”走向”伙伴”;从教学观上看,教学要由灌输知识走向点燃知识。评价观上,由单一或简单评价走向多元评价和重视过程评价;在教育观上要注重创新教育,用“十大绿色“指标评价教育,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学科建设,“阳光育人、和谐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和目标追求都是由它派生的,这几年我们侧重于阳光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从营造阳光育人的大环境入手,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文求善、科学求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育人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讨论,实践

7、探索,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观阳光育人。在它的引领下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办学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学科建设,2、开展“阳光课堂”和“阳光课程”,但是,我们在“阳光课堂”和“阳光课程”方面还研究的不够,其内涵的界定,特征的展示,课程的结构,课程体系,课程的评价还比较模糊,我们必须要花气力作一些研究,通过探究既搞明白它的实质内涵,又能全面推进学校核心价值的深入落实。,学科建设,2、开展“阳光课堂”和“阳光课程”,(1)、“阳光课堂”的特征,“阳光课堂” 一定是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全力投入、思维活跃,互动热烈的课堂; 一定是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喜欢和爱戴教师,师生关系十分融洽的课堂

8、; 一定是学得轻松,负担不重,质量较高的课堂。,学科建设,我概括它的特征有四点: 一是“阳光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学习探究空间。 二是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学科建设,三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四是课堂上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创设一种多元化、动态化的激励评价机制,把学生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即时评价和终结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学科建设,“阳光课堂”的构建体现了“一切为了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品质

9、”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确立课堂教学中新的评价观念和策略;能够丰富了有效教学和教学评价的研究。,学科建设,(2)、“阳光课程”体系,目前,学校正在实施课程的“三化”,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从而实现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阳光学生的目的。在课程开发方面,注重在国家课程实施中贯彻我校的阳光办学理念,促使学生,快乐成长。当然,我们也把重点放在健全、完善校本拓展课程体系“阳光课程”的设置上,形成了由“阳光艺术”、“阳光社团”和“阳光少儿活动”三大部分组成的“阳光课

10、程”架构。,学科建设,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尊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求,使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阳光综合艺术科目群”下设:在1-8年级中分3段开设“体育舞蹈”(1-3年级,4-6年级,7-9年级)、管乐(三到九年级,分五个梯队300多人) 、舞蹈(分三个梯队)、合唱(分2个梯队)、古筝(分2个梯队)等。,、阳光艺术系列科目群,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综合社团面向的是一批已经具备一定特长基础的学生,为了满足他们不同特长的发展需要而开设的。它完全着眼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发

11、展需求,立足于培养、发展学生的专门素养。社团的开设为学生搭设了精彩的自我展示舞台。“阳光综合社团”下设:机器人、TI技术、车船航模、净化水系统、将棋、女子军鼓操、足球、篮球、定向越野、游泳、武术、油画棒等。,、阳光综合学生社团,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基础学科以外的兴趣,面向全校同学开放,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利用每周快乐活动日,设:剪纸与折纸艺术、书画、串珠艺术、礼仪与美育、卫生与保健、影视与科学、生活中的化学、人文地理、英语绘本、博物馆之旅、三国人物、“中华传统文化”、晨曦文学社、读书与人生系列、田径基础训练、人人会游泳等20多个阳光活动项目。,、阳光少儿快乐活动,学科建设,学科

12、建设,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云上藏再多的诗,也不会让你成为诗人。,第一定律,学习技术的三大定律,技术有自由意志,不以发明者意志为转移,一只苹果乐谱等于一个乐队。,第二定律,学习技术的三大定律,技术的利弊空间必定同比例拓展,控制能力越大,失控空间也就越大。,第三定律,学习技术的三大定律,有这三大定律,可以引申出未来将会发生的五大变化。 1、学习临界 2、图文思维 3、大师变矮 4、崩溃清零 5、情感技术,学习技术的三大定律,知识已经从远古时期的小水塘变成了汪洋大海,我们每个人的大脑能够学习的容量只是一把勺子,这把勺子能舀起来的量,这就是学习的临界。,1、学习临界,五大变化,

13、人类从远古时代的图像思维,发展到今天的文字思维,今后将发展成图文思维。,2、图文思维,五大变化,以往的大师是因为周围都是平地而出现的,随着社会掌握信息程度普遍提高。普通人距离大师的距离越来越小。,3、大师变矮,五大变化,就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技术的发展也会经历盛极而衰,从头开始的过程。,4、崩溃清零,五大变化,技术的控制能力越大,失控的空间也就越大。生活变得不再纯粹而简单,大师的权威不再,人们的情感疏离.,5、情感技术,五大变化,每天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再也无法通过单一的讲授来实现,未来的课堂需要更关注每个学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通过什么途径支持学生建构起个人知识,更加关

14、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创造性。,路标一:重新定义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未来的课堂是基于关系的课堂,核心是创设一种平等的供需关系,目的在于能帮助学生发展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生活。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思想活跃、情感流通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过程。,路标一:重新定义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在未来,教师专业竞争力不再仅仅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需要拥有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问题背后归因、个体差异识别等在内的“学生知识”。,路标二:重新定义教师,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未来课堂的三

15、个新路标,在让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精准识别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和认知特点,从而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顺着“这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最适切的支持。这就是教师的“学生知识”。,路标二:重新定义教师,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学生知识”需要从大量案例和数据中提取分析建模,并实现可转化、可迁移、可辐射、可操作。,路标二:重新定义教师,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随着移动时代的飞速来临,教师准备讲授的也许学生早已知道,他们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路标三:重新定义教学,从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

16、程再造,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教学不再局限于40分钟课堂之内,模糊了时空边界的教学流程,不再以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会什么知识为起点和目标。而是更加适应于随时随地的不同学习的方式和学到不同程度的新流程。,路标三:重新定义教学,从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重新定义以后的教学使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以移动、链接、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开始成为现实。,路标三:重新定义教学,从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未来课堂的三个新路标,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与学的摆位问题和效率不高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有四:,一是教是为了学,为学而教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 二是要适时地调整自己教学策略,以让学生学得更加有效;,课堂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与学的摆位问题和效率不高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有四:,三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校方法,“授之予渔,而不是授之予鱼”,这是提升教学质量必由之路; 四是不仅仅是不要放弃每一位同学,还必须要促进他们进步。,课堂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