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20245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答:(1)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从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2)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学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3)洪堡为建设新大学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教育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力制肘。二是学者,要有思维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洪堡的思想在新建的柏林大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并广泛传播,获得了世界性意义。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答: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

3、程度; 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答: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 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教内容;改革了高教的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成为一个重要层次; 促使高校强化科学研究;强化了高校与产业的联系;提升了高教的社会地位,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文化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答:文化模式制约高等教育改革; 文化变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文化交融促进高等教育制度完善。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答:促进社会政治延续;推进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答: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a.人力资

4、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b.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a.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b.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教育的差别而引起的收入差别不会增大,而会逐渐减少)。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 答: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怎样理解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答: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的文化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作用答:招生制度;个人收益率;师资力量;观念和思维方式;规模和数量高等教育的个人价

5、值 “知识改变命运”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何种价值?为什么?答: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知识量的增长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水平。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高等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劳动效率的提高又为个人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创造了条件。提升个人社会地位:高等教育可以使人脱离父辈所从事的职业与地位,而且能够有较多机会进入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阶层,这是一种地位向上变动。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为

6、什么说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怎样理解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 答: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学校最古老的职能;2)中世纪大学的文法医神四大学科都是为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3)从中世纪大学到现代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直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4)高等学校培养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人才。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

7、展的内在需要; 1)19世纪末,“威斯康辛思想”的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2)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社会领域等;3)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对象广泛,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4)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多样;5)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高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怎样理解高等学校教育对象身心的特殊性? 答: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面对的压力较大;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答: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高

8、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简述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试述高等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12论述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人才,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答:在教育史上,就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曾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要观点。(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

9、值,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个人的价值。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别无目的。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

10、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历史上出现高等教育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中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找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简述高等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如何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答: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1)这是教育目的中最重要的关系;2) 德统帅着才,决定着才的方向和现实的意义;3) 人的品德也对其才智有某些依赖性,尤其是要以一定的知识与文化作为基础。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请谈谈你对高等教育以

1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理解。 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 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通才与专才(补充)高等学校素质教育 (1)请联系实际阐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03论述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时期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12论述(2)有人说,开展素质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对大学生就没有必要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说说理由。07案例请谈谈你对新时期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并阐述如何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素质教育。10案例 12案例答:(1)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甚至畸形的单纯应试教育相对立。(

12、2)素质教育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素质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4)素质教育任务: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修养能力);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和劳动)。(5)素质教育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6)素质教育重点:科学与人文。(7)素质教育难点:发展情感。(8)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和人文层面)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科研层面)深入推进以“增强质量意识

13、,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思想层面)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确保大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层面)提高大学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使之成为全面发展人才;(学生层面)加强大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与学生层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层面)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专业性(高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开设专门化课程);探究性(须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高深的、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前沿性(把大学生引向专门领域文化、科研的最新前沿)。高校课程结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02简答:高

14、等学校课程体系具有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反映了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横向结构主要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高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有哪些?答: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高校编写教材的原则是什么?答:科学逻辑与认识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观点与材料相一致的原则;“少而精”与“多而全”相协调的原则。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教学过程一般规律的理解。09论述 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07简答怎样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11简答答:教学过

15、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认识对象不同。一般认识活动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教学过程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认识的时限不同。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双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双方在认识和情感方面的交流。(3)发展性: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