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播过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193782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传播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六章 传播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六章 传播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六章 传播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六章 传播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传播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传播过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传播过程,本章主要内容,四、系统论传播过程,三、控制论传播过程,二、线性传播过程,一、传播模式,第一节 传播过程,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1、过程观 过程是指事物运动的程序与状态。 过程观-静止、封闭、孤立、微观 动态、开放、联系和宏观 美国传播学家D.伯洛:过程观 第一,传播是动态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第二,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我们研究的基本单元就是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的多元关系; 第三,传播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即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互相影响和变化。,2、结构观,结构:整体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 结构观起源于哲学上的结构主义和社会学上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观认为客观事物拥有

2、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各要素在这种静态的结构中相互作用,发挥着某种功能。,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信源):传播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现代人常用的媒介:邮政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系统、有线和无线电话系统等。 (5)反馈,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其他隐含要素:传播关系、传播目的、传播环境、传播技巧、传播干扰等。,二、传播模式,1

3、、模式 所谓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2、模式的种类,(1)符号: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2)作用:结构性模式;功能性模式 模式可以表示: (1)要素(2)关系和结构 (3)过程(4)功能,3、模式的评价:,(1)模式的概括性如何?包括多少内容?是否有效? (2)模式的收获或者启发性如何?是否有助于发现新的关系,事实或方法? (3)据它得出的推断在有关研究领域内是否有意义?对该领域的发展有无关键意义? (4)据此作出的测量准确程度如何? (5)模式有何创见?它还有多少不确定之处?它提供了多少新的见解? (6)模式的简明程度,即表述上是否经

4、济、简略? (7)模式的现实性如何?即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以它来表明某种实际情况?,4、五种类型28个模式,线性传播过程观?视传播过程为单向流程的观点 一、拉斯韦尔模式 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线性传播过程,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5W模式是最早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使传播研究的细化、深化成为可能。这一模式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受此影响,传播学研究领域被分为五大部分。,五W,控制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5、拉斯韦尔的五 W 模式,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7W,7 W 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为 了 什 么 目 的,在 什 么 情 况 下,拉斯韦尔过程模式局限,1、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使传播角色固定化。 2、忽略了反馈; 3、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 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二、申农-

6、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特点:1、技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演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5个功能 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优点:作为一个对传播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线性模式,它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自然科学的视角引入传播学研究,确定了信源、信宿、噪音等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缺点:未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等。,第三节 控制论传播过程,1948 诺维纳控制论 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控制论传播过程: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 反馈:原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

7、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重要意义:传播不仅仅是单向传播,而且是双向流动的信息传播过程。不仅传播者发出信息,而且受传者也发出讯息。,一、控制论关照下的传播过程,德弗勒的传播模式,特点: 1、增加反馈机制 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从传播者的角度看,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传播者可以据此调整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传播行为。因此,作为传播者必须增强信息反馈的自觉性。 从受众角度看,反馈是受众意见、需要、态度等信息的流通方式;受众可以据此更积极、更主动地介入传播过程中,主动搜集、使用信息。因此,作为受众也必须增强信息反馈的主动性。,反馈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所谓前馈,根据控制论解释

8、就是尽可能在系统发生偏差之前,根据预测的信息,争取相应的措施。将前馈回路与反馈回路耦合起来,就构成了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威尔伯施拉姆最早在传播学中使用“前馈”概念,他认为前馈就是在进行大众传播之前,事先对受众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构成、需要、行为等,以改进传播、增强针对性、提高传播效果。,(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说明,优点: 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缺点: 1、把传

9、播双方视为对等关系。 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IV、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推测性反馈,(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X,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第一、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来源可以在各种事件中进 行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由可以在各种信息来源中选择,同时大众媒介也可以在各种事件中直接进行选择。 第二、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社会上数量众多的大众媒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它们也互相取长补短、自动调节,以适应社会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 第三、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只有反馈才能真正保证传播过程中所有要素间关系的系统性。,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局限,认为传播过

10、程是双相回路之后,就形成了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较少有平衡、对等。 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本体运动过程,即传播过程是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系统过程,没有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这些模式更多的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主要有: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第四节 系统传播过程,(3)系统论的传播模式 V、赖利夫妇模式,赖利夫妇模式,C=传播者 R=受传者,赖利夫妇模式说明,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众传播。 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认为传播系统

11、处于一个包罗一切的社会系统(即社会)的框架之中,传播参与者,其周围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结构都处于这一社会系统之中。大众传播过程影响这个更大的社会系统,同时又受到它的影响。,对赖利夫妇模式的评价,1、把传播过程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无法分割的种种联系,强调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 2、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作用,忽视了无形的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C,M,媒 介,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来自讯息的制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对媒介的印象,内容的效果或体验,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R,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12、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C=传播者 M=讯息 R=接收者,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传播者的组织,(一)马莱茨克模式,来自接收者的自发性反馈,VI、马莱茨克模式(课本179页),C=传播者 M=讯息 R=接收者,对马莱茨克模式的评价,马莱茨克模式是对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的总结。它说明人类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这一模式虽然列举了影响传播的各种因素,却失之于没能对各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影响力大小进行分析。,(二)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投票等政治程序,保护,商品、服务、广告等,市场调查,消费,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媒介系统依赖模式,媒介体系 (信息功能及中心地位 的变换),社会体系 (结构稳定程度的变化),受 众 (依赖媒介程度变化),效 果 (认识的、感情的、行为的),波纹效果,波纹效果论(亦称分层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个人、家庭、团体、系统、社会产生不同的效 果。并且,各种效果之间是相互依赖的,高层发生的效果变化会影响所有低层的效果,反之亦然。 媒介系统的社会作用的变化,在社会行动的所有层次都会有些波及,由此,我们看到了媒介的巨大社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