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19301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微课程的设计 卢云凌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教育信息技术2015年第7、8期专题研究一、引言近几年,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新的信息技术影响教学变革的显著标志是不再满足于单项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而是应用多种技术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环境,从而形成了“第三种学习方式”,正如蒋鸣和教授所说的“即网络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融合(也称之为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方式”1。这种学习方式是对基于课堂的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发现式教学的深化和拓展,代表了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如看微课、看微信、刷微博,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对象被不断拓展,正

2、式的学校教育和非正式的学习边界进一步模糊了,而支撑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课程就是“微课程”。二、相关概念辨析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微课程的设计*卢云凌(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广东广州510660)【摘要】支撑第三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微课程”。本文通过简述微课程的定义、特征及设计的一般流程,选取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微课程的设计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微课程的设计。【关键词】第三种学习方式;微课程及设计;高中数学微视频的定义如优酷网总裁古永锵认为:微视频是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则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微

3、电影、教学短片、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视频短片的统称。微型教学视频则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微视频包括微型教学视频,微型教学视频只是微视频的一部分。为了方便,一般我们也将微型教学视频简称为微视频。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多种界定,笔者比较认同的是: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为宜。(上接8页)核心是“融”。“融”就是既要发挥信息技

4、术优势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轻松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主战场上,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定要在主阵地、主战场上全面展开深度融合的攻坚战!参考文献:1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5-28.2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5-6-9.3.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国教育报,2015-5-24.4叶平.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的演变.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下).责任编辑:欧阳

5、慧玲14教育信息技术2015年第7、8期专题研究微课微型教学视频微视频微课程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课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或学科的部分章节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系列化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只是微课程的一部分,而微课程则针对教材或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由一系列的微课程等组成的。微视频、微型教学视频、微课和微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微视频、微型教学视频、微课和微课程之间的关系三、中学微课程设计的原则(一)问题趋动原则微课程是由微课等组成的一个集合。微课的开始最好是通过问题切入,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问题一定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二)完整性及整体性原

6、则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短小精悍”上,例如视频的时长和学习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使用方便等。微课虽然“微”,但却五脏俱全。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获取、应用、巩固知识等比较完整的过程;还要提供一个完整的微课,即要提供配套的“微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三)方法性原则教师不能只讲知识的传授,还应注意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四)针对性原则在内容上不要泛化地选取,要选择学生知识最难理解、方法最难掌握、课外最值得去研究的一些片断。(五)互补性原则课堂上有些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东西,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来继续进行学习,即课内课外互补;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将微课当作课件使用

7、,即课内互补。(六)连贯性原则在内容的选取上虽然着重于根据课标、考纲、教材等相关材料标示出教学重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这就使得微课程内容呈现“点”状,碎片化,很多学生只注重知识点的掌握,不注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微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厘清知识点间的层级关系,建立学科知识具有连贯性微课知识网络。(七)层级性原则微课程在时间上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但内容上只能满足一部分学习者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差异,并没有达到预想的“个性化”。因此设计“分层微课”是有必要的。通过分层促使一般能力层次学习者达到充分认识的目的,促使低能力层次学习者达到熟知的要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8、八)生成性原则微课程虽然是以微视频为核心,但并不意味着只注重学习的单向传递。在微课程的设计应用中,学习的生成性也是必需关注的。生成性要体现微视频本身的交互水平,还包括配套的教学资源的交互性。从开放性的角度看,生成性还要通过微课程允许学习者和教师进行编辑重组,这才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四、微课程设计实践以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微课程的设计为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也像造建筑一样,要从设计到施工,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的流程应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等几个步骤2(如图2所示)。下面以基本不等式为例具体说明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图2微课

9、程设计的一般流程(一)选题合理的选题是微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程的内容及微课程的核心价值。选题也是一个研究过程,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图2微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选题设计结构设计教学设计界面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包教学用具反思与修改上传到平台录制视频后期加工*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云服务的中学特色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12JXN027)的研究成果之一15教育信息技术2015年第7、8期专题研究微课程的选题主要是根据能够需要用活动图像呈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来确定,特别是后者是选题的重点。教学大纲

10、中明确规定的教学重点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和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选取这类课题,深入教材,认真备课,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高中数学中基本不等式:abba222,)0,0(baabba(四)视频设计,检测三abba222,)0,0(baabba(四)视频设计检测三abba222,)0,0(b

11、aabba(四)视频设计就是属于此类课题,它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因此选取这个课题是比较恰当的。(二)设计设计是微课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界面设计。因为微课程教学设计跟平时教学设计有相似之处,故这里主要讨论结构设计和界面设计(三)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而内容控制结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内容。微课程的内容控制结构常采用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及混合结构等四种。基本不等式采用的是混合结构(如图3所示)。图3基本不等式结构设计(四)视频设计微课程一般都是采用微视频来呈现。微视频包括PPT式、教师讲解式及情景剧式微视频。情景

12、剧式微视频是通过现场拍摄而成。不管采用何种设计都要做到“三化”,即趣味化、简明化和统一化。要把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做到艺术化和趣味化的处理;要在简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呈现的界面简洁,不要过多的无关修饰;要使界面让人看了之后在整体上有统一性感觉,如文字、标题等等力求一致。根据基本不等式的内容,采用PPT式、教师讲解式微视频拍摄方法比较合理。基本不等式证明、基本不等式简单应用、基本不等式综合应用及高考试题精讲宜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式微视频拍摄,而检测类的则采用PPT式微视频拍摄为宜。五结束语微课程的出现正在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我们对微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认真探索微课程的设计,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微课程的前景是光明的。参考文献:1蒋鸣和.第三种学习方式来临.人民教育,2014,(23).2张生、王丽丽、苏梅、齐媛.微课程设计要素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9).责任编辑:林君芬基本不等式证明结构设计特殊证明方法二特殊证明方法一基本证明方法高考试题精讲基本不等式简单应用基本不等式综合应用检测一简单应用一简单应用二简单应用三检测二检测三检测一综合应用一综合应用二检测二综合应用三检测三检测一精讲一精讲二检测二精讲三检测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