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练习题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0189677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练习题(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课程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答案: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答案: B.课程标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

2、性,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A.学科课程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 B.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答案: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3、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答案: A.基础型课程,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三者都是 答案: D.三者都是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答案: A.泰勒,6,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

4、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答案:D实践性课程,7,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答案:C课程设计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答案:A课程实施,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5、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答案: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答案: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C泰勒 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的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

6、育家(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杜威 答案:C斯宾塞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答案:D教学大纲,11,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B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C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答案: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类型 答案:D课程类型,1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的

7、原则。 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 答案:C以上课为主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算 B读、写、画 C画、写、算 D读、画、算 答案:A读、写、算,13,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答案:C教育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课程改革 B方法改革 C途径改革 D内容改革 答案:A课程改革,14,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 )构成。 A

8、序言部分 B文本部分 C本文部分 D后记部分 答案:C本文部分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属于( )阶段的培养目标。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答案:B初中,15,二、多项选择题,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答案: B、C、D、E,16,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直观性

9、原则 D迁移性原则 E生理适宜原则 答案: A、D、E,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B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答案:A、B、D,18,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包括(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E教学目标 答案: A、B、C,1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 B普遍性 D自愿性 C基础性 E适应性 答案:A、B、C,20,三、填空题,课程的核心: 、课时分配、 和学周的安排。 答案:

10、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学年编制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 和 。 答案:社会、知识和学生 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 答案:朱熹,21,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的著作 之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 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答案: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2,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 和教材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由 、 、 、 、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答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 初中阶段课程设置 的课程,高中则以 课程为主。

11、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23,课程标准结构: 、 、 、 、附录等。 答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和 。 答案:直线式、螺旋式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案:课程实施,24,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 。 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 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 答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 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和 (加德纳)。 答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25,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和 两部分。 答案:指

12、定性内容、非指定性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由 、 、 三个层次构成。 答案: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 与 、 三方面内容。 答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2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指 ; 答案:课业及其进程 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特指某一门学科。 答案: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27,课程论侧重研究 ,教学论侧重研究 。 答案: “教什么”, “如何教”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答案:课程改革 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答案:课程类型,2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13、教科书 答案: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 、 。 答案: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案:课程实施,29,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答案:组织教学活动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答案: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初中阶段课程设置 的课程,高中则以 课程为主。 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30,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答案: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 。 答案: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14、,31,课程的核心: 、 、 、 、 答案: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答案:教科书,32,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 和 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 、学科顺序、 、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答案:课程设置、课时分配,33,课程标准结构:前言、 、内容标准、 、附录等。 答案: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和 。 答案:直线式,螺旋式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案:课程实施,34,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 为依据。 答案:开设那些科目,科学的分类 该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 、 、 。 答案: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35,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 和 。 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 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课程标准和教材。 答案:学习科目 课程计划,36,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答案:教学大纲 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