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18803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导演的新浪潮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0年代後期,法国有一僽对电影爱得发痴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法国影界那份暮气的气息,与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因循保守作风相当不满,於是,他们首先提笔在一本叫电影笔记的杂志上撰写观点新锐的影评,其後更 手亲自拍摄影片,将电影理论予以实践。於1959年,楚浮拍成了四百击,高达拍成了断了气,夏布洛拍成了老兄弟,这叁部影片先後在国际影展中大出风头,为法国影坛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潮。这就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着名的新潮派。 新潮派的电影作家,除了上述的楚浮、高达、夏布洛之外,由影评人转任导演的还有杰奎里维特(巴黎属於我们的)、伊力卢马(狮子星座)等。而原来已从事电影工作,但在同一时期创作出新风格作品的则有阿伦雷奈(广

2、岛之恋)、路易马卢(电梯到死刑台)、杰奎德米(罗拉)等。这些为法国电影创造出新风貌的导演出身虽不太一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拍摄电影非为口,而是希望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上有所建树。 香港也出现新潮派为什麽笔者撰写香港导演新浪潮, 对法国的新潮派如此详细介绍呢?因为最近一两年,香港正有一个类似於法国新潮派的导演新浪潮在酝酿。根据目前的动向显示,这批新导演虽然不可能像当年的新潮派一样为电影艺术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潮流,但是凭他们的实力,却很可能在香港现有的电影制度下带动一种新的拍片风气,而且,很可能会在表现手法上为国片带来一种新面貌。 这批为数达十多名的新浪潮导演虽然现在是分别投效不同的大公司和独

3、立公司从事导演工作,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个共通的特点:自小就对电影有一份执着的狂热兴趣,而且对电影理论和实际的拍片技术同样重视。这批新导演有一大部份都自欧美的电影学校学成回港,而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电视导演阶段不断磨练技巧,然後凭藉他们在电视时期的优秀表现而被罗致入电影界。究竟他们在电影界的表现是否能一如在电视界那样光芒耀目呢?现在要下定论为时尚早,或许1979年至1980年会是一个全面揭晓的时刻。 下面,笔者将逐一介绍这批香港新浪潮导演的背景与动向,让本地的读者也能对他们有基本的认识,而且也希望台湾的电影电视界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梁普智的叁部作品若依年龄、资历,以及知名度而论,梁普智可以说是新浪

4、潮导演的先锋人物。梁普智的父亲在英国开餐馆,因此他自小在英国受教育。中学毕业後,他本来决定要念电影,但为父母反对,因此只在电影学校读了1年,就转到普通的大学去就读。大学毕业後,他对电影未能忘情,而当地的电视工会没有电影工会严格,因此他加入BBC电视台从事剪接工作,从而学得珍贵的组织镜头的技术。在BBC,一直干了3年(1年训练,2年试用)。1967年,他受聘回到香港加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通称无线电视台TVBS,是香港第一家无线电视台),组织了一个菲林组(Film Unit),後来又成了节目编导。1979年,梁普智与无线电视台的工作合约期满,便与当时负责在无线训练摄影师的好友何东尼(Tony

5、Hope,跳灰的摄影师)一齐合作拍广告片。凭藉坚强的实力,他从当时几乎是洋人天下的香港广告片界打开了知名度,成为有口皆碑的广告片导演。 七年的广告片经验,使梁普智在导演技巧上学得了一些宝贵经验:第一、技术部门要达到专业化水准;第二、如何指导非职业演员演出,以及透过镜头捕捉他们自然而微妙的神态;第叁、怎样适当地推进一个故事。他的这些优点(加上快节奏的剪接)在处女作跳灰中表露无遗,使这部中国警匪片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在缤缤影业公司的创业作跳灰之中梁普智作了几点突破国片传统的尝试。 第一、用标准银幕拍摄,打破了国片非得用彩色调银幕拍摄才能卖钱的迷信(在这一点上董夫人的导演唐书璇也十分坚持

6、,可惜她的影片不卖钱)。 第二、全片绝大部份采用实景拍摄(只有一场荷兰唐人街的室内戏并非实景)。第叁、摄影大量采用自然光照明,造成一种充满真实感的摄影格调。 由於受了跳灰在港放映叫好又叫座的鼓励(可惜跳灰在台上映时只引起一些内行人的兴趣,普通观众则不大接受),缤缤公司再请梁普智导演一部以国际市场为主的动作片狐蝠。由於此片在内容上有点顾此失彼,因此在港上映的反应要比跳灰稍差一点,但在技术上的表现,此片要比跳灰更有进步。而且,狐蝠证明了中国导演拍摄国际性的娱乐片,成绩不会比一般欧美的同类制作为低。 梁普智的第叁部作品,是刚在台湾惨澹下片的神偷妙探手多多。此片跳离了梁普智擅长的紧张动作片路线,改以笑

7、闹动作和新鲜的盗宝噱头来吸引观众。此片在整体成绩上虽然不及他以前两部作品,但在技术方面的表现 依然比一般的中国电影高出很多。可惜,他这部在国片来说算是有点新意的盗宝喜剧,被此地的观众认为题材有欠新鲜感和内容胡闹过甚,以至票房和评论反应都不大理想。 综合梁普智这叁部已面世的作品来看,他无疑是目前中国导演中最具专业水准的一位。他的技巧纯熟而流畅,节奏感鲜明,处理动作场面尤其出色。他显得比较弱的是在影片的内容方面缺乏主题,也缺乏有深度的性格描写。此外,作为一个中国导演,他也缺乏民族风格(他的影片看来太像外国片了,这或许与他自小所受的便是英国教育有关。)因此,他目前只停留在一个出色的娱乐片导演这个阶段

8、,有待以後进一步的迈进。 严浩与茄哩啡新近从电视编导出身而又有作品面世的新导演,严浩是第一位。严浩毕业於伦敦电影学校,回港後加入无线电视工作,先任编剧,而後出任编导,曾拍过以菲林制作的杂志型节目奇趣录(一个介绍香港及世界各地奇异事物及风土人情的节目),和戏剧影集CID(警匪片集)、国际刑警(亦为警匪片集,但取材广及世界性事件)、年轻人(一个独立性影集)等。1978年,严浩脱离电视公司,与公司里的另一编导好友余允抗,及跳灰的制片于仁泰,合组影力制片公司。 由严浩导演的影力公司创业作,是一部为缤缤公司包拍的写实喜剧茄哩啡。所谓茄哩啡,是香港影视圈对临时演员的一个俗称。此片从临时演员的辛酸生涯中,写

9、出香港电影圈的黑暗。虽然此片在题材上不算顶新鲜,但导演 把重心放在细致的人物描写和性格刻划上面,用清新而自然的手法来处理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将自己的感情放进作品中,使一部本来俗套的影片充满了生气。换言之,严浩在茄哩啡之中,用纯熟的电影技巧和诚恳的创作态度,证明了一个用心的导演依然可以在局限重重的环境中为作品创造出生命。此片在香港上映时卖座260万港元,使大家对青年导演的前途增加了不少信心。且看茄哩啡他日在台上映时是否也能踏出成功的一步吧。 于仁泰与墙里墙外与严浩合组影力制片公司的于仁泰,如今也在拍摄他的处女墙里墙外。于仁泰在美国长大,曾在爱荷华大学读管理,柏克莱大学读戏剧,其後才转读电影

10、。1974年底回香港,任沙龙广告公司(香港顶尖的大广告公司)的制片,一年後曾回美帮朋友搞一部剧情片,但没搞成,再度回港时,任跳灰制片。缤缤公司拍摄国际性的制作时,于仁泰曾帮忙其中飞车穿过巴士那一场戏的准备工作。其後,又担任茄哩啡一片的制片。有了这叁部片的制片经验,他已了解到香港拍片的种种问题,这对於他执导墙里墙外有很大的帮助。由於于仁泰一直是做制片,如今转做导演,自然会引起一些人对其导演能力的担心,因此墙里墙外名义上由他与陈欣健(跳灰编剧)合导,但实际上由他负责现场的导戏工作。这部墙里墙外的故事从一个毒贩身上展开,主要是描述两个性格相反的警察(一个凡事循规蹈矩,依从法律去做;另一个做事圆滑,为

11、择目的不择手段)如何面对他们的问题。于仁泰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尽量利用灯光来营造气氛,也希望片中丰富的生活细节能够使影片与观众产生认同。总言之,他希望墙里墙外能拍成一部像紧急追捕令那样又能娱乐观众,又能说出一点道理来的警匪片。至於他能否达成愿望呢?这就要看他的导演功力如何了。 至於另一位影力公司的成员余允抗,目前正在筹备他的处女作,片名未定。余允抗毕业於加州大学电影系,回港後加入无线电视公司任菲林组的编导,以年轻人等影集的杰出表现而教人刮目相看。他的导演手法清新而富感情,镜头流丽而具有韵味,是一个拍文艺片的好手。当其他香港新浪潮导演纷纷开拍动作片与喜剧片之时,余允抗可能为香港寂已久的文艺片绽出一朵

12、奇葩。 许鞍华与疯劫与严浩同样毕业於伦敦电影学校的许鞍华,是新浪潮导演中唯一的女士,亦是其中最受各方期望的一位。她自英国回港後,首先拍摄奇趣录节目,其中一辑由她执导的作品曾在美国的电视比赛中获奖。之後,她加入戏剧影集的行列,先後拍摄过无线电视台的CID和七女性(一个以女性心理和生活为主的单元性影集),廉政公署的ICAC(一个以调查员调查贪污案件为主的写实性影集,故事均取材自廉政公署的真实档案),以及香港电台的狮子山下(一个以描写香港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单元性影集,是官方的制作)。她每一部作品都维持着相当高的水准,导演技巧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可以说是自唐书璇以後最令人寄望的中国女导演。最近,

13、香港的电视界女强人梁淑怡,与曾经组织过宝鼎电影公司的广告界大将胡树儒、罗开睦(宝鼎的另一股东是黄沾,曾出品过黄沾导演的天堂,以及由黄沾和胡树儒合导的大家乐),及本地影迷熟悉的女星张艾嘉合资100万港币组成一家比高影片公司,许鞍华就受命执导该公司的创业作疯?。此片由陈韵文编剧(香港享誉最高的女编剧),是一个根据香港真实案件改编的写实性惊栗片。凭疯?的编导过往在电视界所表现的才华,本片应该是1979年最令人期待的作品。 徐克与蝶变被吴思远看中而邀请他执导蝶变的徐克,是新近也受到台湾影迷注目的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因为他的蝶变在拍摄期间闹过不少新闻,可以说片未完成已先轰动。徐克原居越南,读中学时期曾画

14、过漫画与武侠连环图,後来赴美国德州大学电影系就读。毕业後,加入无线电视公司,先拍长篇连续剧家变(到目前为止香港最出色和最成熟的一个电视肥皂剧),不过这个集体创作并不能发挥什麽个人才华,它只是让徐克有机会熟习一下香港的电视制作环境而已。当无线电视公司的节目部经理梁淑怡拉大队跳槽佳视之际,徐克也跟了过去。在佳视,徐克以3个月时间拍成了6集的武侠剧金刀情侠。徐克以拍电影的手法来处理这个电视剧,把ENG摄影机当作电影摄影机使用,在摄影棚里也是一个一个镜头来拍摄。他这种不惜工本求好的拍摄方法(9小时的金刀情侠制作费接近100万港币),使金刀情侠推出之後成为一个各方好评的节目,甚至被誉为香港电视武侠剧的经

15、典作。徐克在金刀情侠中活现了古龙笔下的美气氛,摄影的构图和灯光都打破了一般人对电视剧制作的观念,成绩甚至比楚原执导的古龙武侠片尤有过之。徐克转拍电影的处女作蝶变,原名红叶手扎,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新派武侠片。此片的演员虽穿古装,但发式现代化,并不戴头套;片中人所用的武器,不是刀剑,而是火药、古代机关枪、和蝴蝶;而片中人的武功,也不会夸张他们的超人体能;此外,在音响方面,徐克也预备作一些突破性的实验。有了这些新鲜的意念,蝶变应该是一部令人一新耳目的武侠片。至於成绩会否达到预期的理想,就看他如何剪接那5万多尺拍好的底片了(据悉,蝶变拍了90多个工作天,全部底片用掉10万尺以上,OK片达3万多尺,选用片达2万多尺,而一部普通的影片只是长1万尺而已)。据说,徐克现在已前往非洲为新片观察外景,此片也是一部武侠片。 刘成汉与卓伯棠自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回来的刘成汉和卓伯棠,也是新浪潮导演中的健将。他们较前述诸位多了一种不同的身份:影评人。刘成汉自美国学成回港後,先加入无线电视任编剧,後转入佳视担任编导之职,其间,他在香港的南北极和大大月报等刊物撰写影评专栏,对中外电影(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